为什么稻盛和夫出家?佛陀厉害在哪,收编如此多大成者?

 

一个如此大成就的人,最终选择出家,这让很多人很好奇,到底佛法利害在哪,为何如此多的大成者,会选择归于佛。

我也很好奇,我之前也解读过,只是我直到现在才似乎体会到佛陀出世修行的奥妙之处

贪念是万恶之源

我经常去广州海珠湖跑步,在我追求跑步速度的时候,跟所有跑者一样,几乎都只在主路上跑。

路线图如下:

有目的式的跑步

没人会怀疑这条路线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但是我发现几乎99%的跑者,都是这条路线,大家的选择是如此的一致,我更倾向于说,我们在同一个背后驱动力的作用下,拥有同样的运动轨迹

也就是,当所有人都产生同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会做出某些固定的行为模式。

比如:

  • 在路上开的车,所有人都想开得更快,都不想等红灯。没人会说我开慢点,给我多些红灯
  • 我常常看着路上飞驰的电动车,特别是送餐员,我感受他们被驱动念头的心。
  • 当我过马路时,我希望我刚好碰上绿灯;当我坐在公交车上时,我也希望不要红灯,多些绿灯。
  • 每个人,都想自己绿灯多些,红灯少些,于是,这些念头就形成万恶之源。

同类人,都在进行着几乎相似的行为方式,你能说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吗?

这不可能是选择的结果,只要产生一个念头,我们必然会出现某些行为,而且念头与行为的强烈程度,也几乎是成正比关系的。

比如几乎所有司机,一堵车一定会抱怨,每个人到达目的地的念头的强烈程度不同,因此其表现出来的烦躁情绪也会不同,只要念头接近,情绪也几乎是一致的

2018年时,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马拉松目标成绩,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跑10公里,路线几乎是一致的,我以为是我在选择如何跑,实际上,选择也不成立,一旦确定了大念头,确定了大目标,结果所有小目标一样,与之对应的行为也几乎一致,包括我跑步的路线,几乎每一次都是一样的。

今年来,我重新拿起跑步的习惯,有了以前的经历,我决定不再是为了欲望而跑步,而是没有目的的,没有目标成绩的,享受式的放松式地跑。

于是我有一半时间都是在非主路上,我才发现,原来海珠湖有如此美的另一面,原来跑步还可以有另外很多路线,原来我的内心是可以如此的自由自在的,而这一切,仅仅起源于一个念头

我开始能够在跑步的时候,留意身边的美景了,并且还能在一些让人陶醉的地方,停下来走走,听听动物们的鸣叫声,树木的气息以及为这个公园默默无闻的劳动着的所有工人们。

当我们对结果产生很明确的目标后,结果往往就会像一个驱动力一样,驱动着我们去向它前进,当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想要”的东西上面时,我们的杏仁核恐惧中心就会产生害怕得到不这个“想要”的东西,于是,恐惧也驱动着我们。

这个恐惧就是我们的烦恼,所有痛苦的根源,因此,一切起源于贪念。

当我们产生一个越强烈的念头与欲望时,这样的恐惧就会越大,越害怕得不到。

比如我在网上创作文章这件事情,当我把念头导向追求结果时,也就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阅读量与收益,我就不仅仅会为了结果而创作,我还会害怕“得不到”。

欲望的升级

有一次,写了一篇几万阅读量的爆文,当下那种自豪与快感何其美妙,于是我立即开始研究为什么火,我希望后续的文章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开始产生欲望,甚至还在幻想更多火爆的文章,一个念头一旦起来,它还会升级,因为大脑要达到同样的快感,它必须在现实层面升级,才能维持同样的快感。

比如你第一次拿6000的工资,可能很激动与兴奋,第二个月就不再那么兴奋了,后面越拿越没感觉了,大脑得得到更多,才能保持同样的兴奋度。

这就是为什么王阳明说,一毫欲望都不能有,一点点,也会不断升级,最终出现负面情绪与行为。

几乎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去想,去发展,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出更多爆文。

我记得我几年前做电商的时候,几乎都是这样模式!出一个爆款,然后就期待后续所有产品也一样火爆,于是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如何出爆款上。

动物脑的欲望,就是这样被一步一步调动出来的,外界时时刻刻都在想方设法劫持我们的动物脑!

比如最开始你可能觉得在家里吃得丰盛一点就很高兴了,后来每天大鱼大肉,你也觉得没什么感觉,于是你迷上出去吃外面的大餐,各种新鲜的大餐,一开始你同样兴奋,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喜欢新奇的东西,它体现为我们的大脑在不断追求更多的快感,于是,你想要吃得更好,更新奇。

于是,我们不断升级欲望,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于是,在欲望的驱动下,我把所有因素都研究了一遍,信心满满地发了一篇文章,而结果很惨淡,我瞬间跌入地狱似的,痛苦万分,于是我继续找原因,继续分析与总结,然后带着恐惧与小心翼翼之心又发了一文章,还是没有效果,我开始气馁了,甚至开始抱怨,焦虑不安。

这就是在的情绪的发展过程,表面上我们在追求快乐,但是我们却越追求越焦虑与烦躁,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容易满足,结果负面情绪也越来越多。

而所有这一切,起源于一个小小的念头,然后这个小念头,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就造成我们的所有的痛苦,所有人,所有的生活,都是这个模式,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动物脑主导着的生活,而它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几百万年前已经通过基因突然与自然选择内置到基因里面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动化的,我们的人生,如果不经过修持,就一定会这样去发展,最终结果是,表面上我们拥有越多越多的物质生活,但是我们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我们越来越焦虑,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动不动就抱怨,烦躁,发脾气,然后各种身体亚健康随之而来,过度焦虑使得我们失眠,精神状态与身体不适更使得我们暴躁。

佛陀的禅修与空性

佛陀为了让大家放下贪欲,提出空性的说法,他说万物的本质是空,说你的所有执着最终都是徒劳,这个说法容易让人误解为,既然一切最终都是幻影,那么人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还要奋斗?

结果,这被很多人当成消极处世的根据,既然一切是空,那就什么都不做。

这完全是误解与无知。

佛陀的空性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放下一切为已的念头,放下一切动物脑的贪欲,所有动物脑瞬间为已的贪欲,一定在大脑里面体现为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共同驱动,这个原理在佛陀与老子时代没有,但是他们在现象层面完全总结得出来这个结论。

因此,佛陀,老子,王阳明及现代的稻盛和夫,他们对欲望持有的态度是如此的一致,那就是彻底的放下一切为已的贪欲。

只要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丝为已的念头,那么就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劫持你的动物脑,你不会有任何恐惧与焦虑,这是放下一切欲望,没有任何念头的最高明之处。

同时,没有任何欲望,不代表我们不能不去努力做事,这里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任何欲望,也可以100%的努力,正如水时刻也没有闲下来,时刻都在利万物,但是它从来不为自己。

稻盛和夫有一个说法非常精妙,那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一点为已的私心,当你在全身心地干活的时候,你就跟宇宙万物链接上了,所有的万物时刻都拼命努力着,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为已的想法,他说只要你时刻都在拼命努力着,全身心沉浸在打磨产品里面 ,全身心做着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大脑本身就会有快感,当你做着一件快乐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想着逃离去放松一下吗?

而秉着所有动物脑欲望去做事情的,为了收入而工作的,就变得事情与工作本身没有成就没有快乐,事情与工作成了我们实际欲望的工具,于是,欲望才有快感,而工作成了我们烦躁与焦虑的东西,于是我们想着逃离去放松与享受。

我们现代人,有科学工具,因此,我得以非常清晰传统智慧里面,哪些建议是重点,而哪些又容易让人走偏,这是我所要重点解剖的,在现象层面的观察与感悟上,我们今人是完全无法与古人相比的,因为今天存在太多信息干扰,今天更容易迷失,今天的人,更难看清楚本质,更容易迷失。

在空性这一点上,请大家一定要精准理解,我觉得稻盛和夫对这一点的认知是可以借鉴的,没有任何私心,纯粹的利他,这应该才是空性的最精准解读,这是可以用人生去操作的

因此,空性,一定不是放下一切,消极避世。空性的矛头就是欲望,是放下一切为已的欲望,没有任何私心,活着就是纯粹的利他。

而为什么对欲望要做到如此彻底,我前文已经作了解剖,只是限于篇幅,我只能大概地罗列背后的原理,对欲望的全面解剖,详见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特别是里面的动物脑与前额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德森定律,以及更底层的能量熵增定律,最小作用量及万物结果原来的原理等等。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