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自己自律,你才能不被动物脑控制着

之前章节中介绍过自律的大脑原理,该文章是基于动物脑与前额叶的详细分析的文章,本篇,我从现象层面来分析,更详细分析如何把自律落地到自己的生活里面,如何巧妙的利用大脑的前额叶神经元通路,来形成对本能遮蔽的反控制能力。

因此,我给自律的定义是:利用大脑的前额叶神经元通路,对本能的各种各样的情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种内化式的认知,当本能再次发生时,已经存储着的相应知识点就会同步激活,形成对本能的调控

我先来讲讲小务虚自律的故事。

实际上,我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律的本能的,这得益于我的成长环境,小务虚曾经在自我解剖中提到,我是一个“留守儿童”,我从10岁开始,就和哥哥妹妹在老家自己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经商,我们几兄妹独立生活,因此,我从小几乎没人管,我疯狂地玩,一直玩到了初二,直到我下定决心要以读书为主

人的大脑有2个心智系统,系统一与系统一,我倾向说成动物脑与前额叶,一个先天一个后天,一个早熟一个晚熟,一个是主导一个是配角

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完全就是在动物脑的自动化本能主导下自由自在的度过的,完全没有任何外力的约束与控制,因此我的童年几乎是什么好玩就去玩什么,几乎完全跟从动物脑的本能去玩乐,唯一一点值得庆幸的是,90年代的乡下,所能玩的与放纵的,也是各种相对较淳朴的游戏。

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前额叶也开始慢慢成熟,它开始去分析“本能”,我在每次过度放纵自己玩耍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一种自我指责

自我指责是良心不安的一种,是内在声音不协调的体现,它往往是因为动物脑的欲望过度放纵而引发前额叶的调节,比如我以前只要一把时间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时,我就会指责自己浪费时间,甚至是看一场电影,我也会觉得浪费生命。

比如,相比放学后出去跟同学们玩,读书是枯燥与乏味的,但是经常出去玩就会导致成绩很差,这跟父母经常向我灌输的观点如:“你要努力读好书啊,以后才有出路”是相违背的,结果玩多了就会觉得像做错事一样,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她在外面那么辛苦赚钱供我们读书,而我却辜负她的信任

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往往会首先忍不住好玩的诱惑,同伴一来找,就跟着去玩,事后回家就在那里后悔:“为什么就如此贪玩?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这种贪玩与放纵后,往往会形成“回报”。

比如为了让自己不至于那么愧疚,前额叶会说:“我得好好努力学习才行”,于是变成为了回报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本身。

如此一来,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了乐趣,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枯燥的痛苦过程,而与同伴玩乐又是如此的让大脑有快感,结果学习就变成我得不断运用前额叶的自我说服,才能使得自己安静下来。

这就是人心的一个重点,它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比如:

  • 很多父母自己辛劳一辈子,赚得的所有钱都给了子女,因此,我们都不想辜负父母的希望,想要报答他们;
  • 这种报答形成一股情绪力量,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愧疚,良心不安,自我谴责,以推动我们去回报。

我们是被2个力量驱动着的:

  1. 内在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内在需要平衡,内在平衡才能安定;
  2. 外在的力量,动物脑的过度放纵引发他人的指责,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约束;

外在力量:父母对孩子的约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只要有父母在,孩子的任何一个动物脑的放纵或者自私行为,几乎时刻都会被父母们严格监管着。

比如,现在的父母会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很严格,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每天要学习半小时英语,半小时数学,半小时语言还有各种所谓的“兴趣班”。

外力约束是一种恐惧约束力,作用于大脑的恐惧中心杏仁核,使人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敢去做,但是父母不可能管孩子一辈子,这个力一旦去掉,孩子的本能会出来主导。

同时,由于这样的孩子,长期严格的外在力量取缔了前额叶的功能,使得他完全没有调节本能的经历,因此,一旦父母管不到的时候,孩子立即容易沉迷上各种玩乐的东西,完全无法控制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自控力越来越差的原因,父母管得越多,孩子的前额叶越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结果一放开限制时,人就会像失控一般,完全无法在社会立足,最终成啃老族

被这样的外在力量主导下的人生,会觉得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是父母安排的,所以应该由父母负责,而不是自己,因为既然所有的决定都是父母做的,那么理所当然由父母来负责;

如此一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原本前额叶的理想追求是有意义,有快感的,但是当变成外在恐惧力量驱动时,人生就成了一种痛苦,完全感觉不到追求的快感,完全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很多学生长大后,完全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的原因,父母管太多了,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的选择与尝试探索的机会给剥夺了。

这就是人的情绪,你只有放手让孩子去经历,让他的动物脑自己去经历,去犯错,错多了他的前额叶就会出来归纳总结,形成对这个本能的认知,然后这个事件他就成长了,以后再面对这个事情时,他就知道如何处理了

讲到这里,提醒一下天下所有的父母,为了你的孩子,请一定要平等的公平的和你的孩子商量对话所有事情,甚至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作主,不合理的地方,父母只能是分析与建议,最终决定权在孩子,孩子只有在犯错中,形成对错误的感受与分析,如此,他的前额叶才有机会成熟与锻炼

内在力量的自我调控:内在平

小务虚小时候正好相反,我没人管,我的动物脑的过度疯狂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么人会崩溃掉,当一个人没有外力的限制的时候,它会形成自我限制,这就是自控力的来源。

比如,我小学的时候,流行打电子游戏机,同学约我去县里面玩,那时候很便宜,十块钱可以玩一天,疯狂的时候,我一玩就是一天,玩的时候很兴奋,但是当我回到家后,我就会开始指责我的这种放纵行为。

动物脑往往就是容易被外在的各种新奇的东西劫持的,这些东西最容易让我们获得快感,但是一旦新鲜与新奇感过了,它就会觉得乏味了,同时就会觉得心虚

我发现我的这种行为,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我放纵中,慢慢形成的自我约束,我后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正好我保留了以前的日记,使得我知道,原来我在童年期,通过大量的日记来批评指责自己的放纵行为。

这种日记的调节行为往往就发生在多次放纵后,内心感到极度空虚与悔恨。

比如我高中时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居里夫人自传后,我就严格按照事故中的主人翁的风格去行事,并且给自己确定了一些人生目标:“就是这辈子就是要来成就一番事业的,要做有意义的事”。

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

当这样的追求确定时,理想一确定时,我们的理性前额叶就会形成一种监管,但是人是本能主导的,理想往往首先面临来自本能惰性与自私的反击

在本能的主导下,我们就会懒惰懒散,松懈与自私,这跟我们的前额叶的理想冲突,于是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声音

我当时会经常指责自己就如此懒惰吗,如此虚度生命吗,如此自私吗,甚至多次放纵后还形成自我攻击,体罚。

比如还会自我鼓励,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沉迷下去,生命宝贵,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沉迷玩乐,然后还会引用一些励志名言,如大丈夫志在四方,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等

总之,前额叶会调动一切记忆库里面的信息,来形成对动物脑的调节。

请注意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非常重要:

  • 长期的动物脑的放纵与前额叶的自我指责,自我调节,不断在这两者之间轮回
  • 自我指责是使得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然后安宁地去做事;
  • 外在约束是恐惧打压与命令,内心会压抑着情绪,内心失衡,一旦外在约束力移走,情绪就会反弹。

大脑的2条心智回

前文说过,我们每时每刻的行为与念头,都是有2个心智主导着完成的,动物脑与前额叶,可以借助一张如下这图来理解:

短路径就是动物脑,长路径就是前额叶的总裁脑的解释者。

我们任何一个瞬间念头与动作,都是自动化的本能主导完成的,这是大脑里面一条默认的神经通路,几乎在这条路径活化完成后,如果出现问题,前额叶的总裁脑就会出来调节,在自我调节与约束的时候,它就会活化

如果家有父母在,父母们的外力会直接形成对我们动物脑的压制,父母往往会认为自己的经历比孩子多,而孩子的很多动作与做法又很笨拙,因此,会直接教孩子或者命令孩子该怎么做,如此一来,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探索,从而无法形成自己的认识。

在孩子的世界里面,没有所谓的错误,只有探索以及探索后形成的认识,而这些认识里面,最重要的,是对情绪的认识与感知

比如橙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我们一起做一些家务,比如切菜切水果,比如切这些土豆与胡萝卜,要用多少力,要切多久,手会有多酸,会有多辛苦,所有这些都是探索后会形成身体情绪认识,它自己做了他才知道每天吃的菜,背后是需要有这些汗水付出的。

橙子刚开始切这些东西的时候,一般就是在玩,想切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他是在按他的想法探索世界,我最开始是有要求他怎么要的,后来才知道随便他,大人不应该把我们的标准直接施加给孩子,孩子需要去探索后形成他的认识。

橙子经常看我用大刀切,于是有时他也想要用这把大刀,最开始我们是不放心的,但是他现在已经很娴熟了,只是拿着大刀切这些菜,还显得很吃力。

但是他拿过后,使用过后,身体会形成情绪认识,前额叶会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与存储,比如会知道这把刀很重,要怎么拿,同时知道这把刀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切很多菜】。

 

前额叶这条路径是后天的,它需要大量的后天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对话才能不断强化与活动,才能成熟,它的成熟期一直要到23岁以后,而且终身具有可塑性

前额叶在调节本能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与成

比如,每一次放纵后,前额叶就会出来调节,这个调节过程就是对每一个具体事例的总结与编码,比如我小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就痴迷游戏,但是每次打完都会感觉良心受到谴责,或者是后悔怎么就忍不住诱惑,或者是觉得时间与生命就这样虚度了,觉得完全没意义,或者觉得辜负父母的信任等等等

这就是在本能欲望放纵后,前额叶形成对该具体本能的认知与总结,正常情况下,人生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个前额叶认知的不断编码情绪经历的过程,每经历一个事件,就编码一个事件,它最终会形成我们的自我认知与调节的能力

这条通路,就是自律的根本所在,而且一辈子都具有可塑性,因为我们的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

这就是我的自律能力的源头,它得益于我从童年开始,就长期的大量的活化我的前额叶神经通路,形成对自我,对小我的动物脑的约束与指责,这使得我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养成的强大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

结果,当我在初二第二学期决定要读书开始,我就成了年级里面几乎是最勤奋的人,此后一直如此,所有认识我的人,都惊叹为什么我可以如此的拼命与努力。

我毕业后10年来,这股干劲一直持续,我几乎每天必定工作或者学习15个小时以上,几乎很少娱乐。

因此,我有2个本性,成就了目前的我,一个是我的家庭环境下的自私本性,而另一个,就是我的这个特殊的成长经历下所沉淀出来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正是我的这个极具自我独立性的能力,支撑着我在近十几年的人生探索中,完完全全听从自己的内心,从而走到了目前的这条路

比如我的大学求学之路,读什么专业,读什么大学,以及毕业后做什么,结婚等所有事情,全部都是我自己直接决定的,没有向家里人询问过任何意见。

再比如我目前这条路,我近十年来最梦想的一条路,家里人都还完全不知道,父母不懂这些,因此也完全没必要让他们操心。

前额叶终身可

有很多读者问,如何才能变得跟小务虚一样,写出我的这些东西,问我读什么书,能不能推荐给他,我无从回答,因为人生,不是这么容易复制的。

我并不是在炫耀,相反,我一路走来,如此拼命,但是正是由于动物脑的遮蔽,可以说我的近20年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充满苦难与心酸的。

但是这一切,正是我想感恩的,正因为这一切,成就了目前这个可以极度自律的我,自律已经为了我的本能

而且,不知不觉中,我又踏上了另一条自律的路。

大脑神经科学一直在颠覆很多以前

的结论,有一个说法是前额叶可以一直成熟到25岁以后,我现在认为,这个所谓的成熟有待重新定义,因为人在自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形成自我调节与调控的后天本能。

因此,自律能力终身可打造!

前额叶不断活化与成熟的过程,就是自律能力越来越强的同一过程

基于大脑前原理的打卡反思,打造高度的自

因此,在小务虚主导的打卡反思项目中,我强调每天编码几个情绪最强烈的例子,就是在不断强化前额叶的过程,当你编码的本能例子越来越多的时候,生活里面再次经历同类型的情景时,前额叶相应的已经编码好的知识点就会同步激活,形成对本能欲望的调节,这就是不断强化自律能力的过程。

而且这种反思编码,如果要形成全面的有效的改变行为方式的调节,那么它必须根据大脑的原理来编码,特别是根据动物脑的情绪特征

比如,小务虚在青少年期虽然也经常进行写日记反思,但是我的反思是自发的,是基于良心指责的散点式反思,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去归纳编码整顿本能模式,而是停留在发生一个情景就指责一个情景的重复性轮回中。

小务虚并没有把这些看似不同的情景进行归纳总结与提升,当时也没有相应的大脑知识去提炼背后的原理,因此,即使我的这个习惯进行了至少有20年,但我还是一直无法突破本能的束缚。

直到近2年我对它进行全面的整顿,特别是从大脑的原理去切入。

在专栏的基础篇中,我大量的分析了动物脑,说它正是本能实施控制人的主要区域,而它正是人性的弱点所在,同时,要形成对它的有效调节,也正是利用它的这些本能情绪来形成对它的调节

比如动物脑都是自私的,那么我们怎么克服自我的自私去帮助别人呢?

有一个现象大家一定深有体会,那就是我们都想要感恩回报我们的父母,几乎无一例外,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无私的养育了我们,甚至很多父母劳累了一辈子,赚得的所有财富,都给了子女,我们一方面亲身感受着父母的艰辛与汗水,另一方面又享受着这些汗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因此,我们在享受这些快乐的时候会形成一股愧疚心理,不回报会使得我们良心不安,这些情绪最终形成我们强烈的想要报答父母的力量。

因此,要形成对动物脑有效调节的一个核心原理,就是看到对方的汗水与劳动

这就是我们在每天打卡反思时的一个重点,尝试去发现,所有值得我们感恩的人与物,具体对不同本能情景的编码,请参考专栏《每日打卡》中的章节。

总之,大脑一辈子都具有可塑性,因此,只要用对方法,辅助一辈子的精进反思,就一定可以不断强化我们的自律能力,只有这样的极致的自律能力,才能成大事业。

因此,你会发现,古往今来,最终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一定是终身逼自己自律的人,这样的人,时刻都在反思反省,把自律做到了极致,只有这样的觉醒,才有可能最终开始有效调节本能的能力

这种调节的道理很简单,菜鸟在下棋的时候只想一步,高手的大脑里面已经走了5-10步,10倍于菜鸟;而这个思维不是在下棋的时候成就的,是事先编码的结果,只有编码后形成本能,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是我强烈主张大家一定要每天精进打卡的原因

但是这种调节修行最大的难点是,我们都知道小提琴的练习往往要持续20年以上才能成为大师级别,而且前提还是得有名师指导的情况下,而名师的重要性在于,他直接领着你去直接刻意练习那些已经经过大量验证的方法,让你不断的走出大脑的舒服区,去不断的挑战更高峰

这就是小务虚所有专栏的目的,让你少走弯路 ,直接练习所有这些已经被我全面验证过的知识与技巧,运用动物脑与前额叶的原理,将所有这些知识与技巧,通过大量的数十几年的系统的持续反思,内化成我们的本能。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动物脑具有强大的遮蔽力度,你只有形成强大的自律能力,才能可能实现反遮蔽,不被动物脑控制着。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