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因果报应脑10000原文

善良,因果报应脑10000

稻盛和夫是我所认识的,终身都在不断坚持全面执行“利他”哲学的现代企业家之一,他的“利他”情怀是深入灵魂的,有一股圣人般的胸怀在里面,我读稻盛5年,我发现我从来没有真正读懂他的境界,又或者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看懂“利他”的深层价值。

直到最近半年。

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刻在情绪上的感觉,我如此的惊讶,因为自从我最近全面用心觉察人生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所谓的理性逻辑是如此的无能,它完全解不开人性的奥秘。

要解开人性的奥秘,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抛弃我们的理性,纯粹地进入心的世界,用心与世界链接,感受万物的能量 ,感受他人的情绪。

我讲一些真实例子,请大家用心感受背后的情绪,如果你已经通读过《大脑觉醒》,特别是大脑的相关原理,那么将更容易理解本文所说的一切:

故事背景:

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妻子从一开始就选择自己亲自带孩子,并且不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因为老人身上会有太多旧习,结果,孩子就得由我跟妻子两人亲自带,于是,带孩子成了我们俩成长与修行的契机,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无数的挫折与矛盾,造成了我们大量的痛苦

橙子【我家儿子】3岁前,妻子很自然的成了家庭主妇,而我作为一个事业心重的人,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在事业上,这种看似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在事后造成了一系列家庭矛盾。

这本质上是一种完全的不平等,我全身心做着自己的事业,把孩子及家务这些麻烦事全部抛给妻子,而妻子却得放弃自己的事业,成就我,成就孩子与家。

而当时的我却自私地沉浸在工作里面,完全没有看到妻子的付出与牺牲,我甚至给自己的良心找了个借口是:“我拼命工作也是为了家”。

我当时完全不认为这是自私。

这本质上却是一种动物脑的自私引导前额叶给自己找的借口,从而使得它可以更彻底地“自私”。

就这样,我们一言不合就吵架,妻子认为她付出太多,得不到我的支持,而我则认为我拼命工作也是为了家,所以很正常无法陪她们,无法帮忙家务。

当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可以表达得如此自私时,那么几乎他的整个人生模式都是一样的,包括他的事业,而自私必然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恶有恶报的结果。

我当时事业的失败,家庭紧张的氛围及全家人糟糕的健康情况,我现在总结,完全在于我极度自私的本性,而这个本性,又来自于我的成长环境。

这个本性,造成了我近十向年的所有窘境,同时正是这些痛苦,使得我全面不断地内问追求答案,这个追问过程历时了5年,直到最近,我才完全明白原来一切是怎么回事。

克己利他的例子

上周,周四周五的时候,妻子和橙子因为身体不舒服均请假在家,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中断了我的创作,我必须停下来陪她们。

但是我发现,当我在陪着橙子玩耍时,我有一股强烈的来自事业的焦虑感,在以往,我几乎一定会找了个借口然后就去忙我的事,这本质上就是牺牲对方的利益来成就自己,它是同一回事。

又或者换个说法,叫过于执着动物脑的自我欲望,产生某个特别“想要”的念头,结果无法实现这个念头的时候,大脑里面的多巴胺快感驱动就会变成去甲肾上腺素的恐惧驱动。

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弱化对念头的执念,同时更多地看到他人的存在与需求,这就是弱化“自私”同时让自己生发出“利他”情绪。

而我最近全面训练自己去更多地看到妻子为了这个家的付出,以及一直以来对我事业的支持与信任,这让我想要报答她。

这个动力,推动我去克服“自私”的行为。

因此,周四,周五及周六我几乎都可以做到发自内心地陪伴他们,即使我还是觉察到了我的焦虑之心。

情绪主导下自动的“回报”

周六晚上的时候,我跟家人说我要开始工作了,因为陪伴他们3天了,我似乎也找到了底气说出了这句话,妻子似乎也觉察到了,她情绪上完全也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最近3天,大部分时间陪着他们”。

于是,第四天周日的时候,她自觉地带着儿子出去玩了,帮我挤出了一天时间。

我并没有要求她这样做,即使她们在家我也完全接受,只是周日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而已,良心上已经完全允许我这样做。

妻子很主动的自觉的带着儿子出去玩,这完全是情绪的结果,她在情绪上也觉察到了我前面3天的用心,于是,她良心上想给我自己一天单独工作的时间

这就是妻子不自觉地在良心情绪驱动下的回报。

这些行为完全是能量驱动的。

她自己肯定不知道这些原理,但是我清楚的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当我前面3天放下自己的工作陪伴她们,这让她感觉到我的付出,虽然说陪伴家人也是我的义务与乐趣,但是毕竟它是非周末,打断了我的工作,于是,妻子良心上多少也有点过意不去。

结果,我付出了,妻子情绪上也不自觉的想要回报

这就是情绪对人的控制与作用,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这股因果报应的情绪存在所有的人性里面,它自动化的主导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因果报应的全面性

于是,在周日时,我拥有了一个清静的上午,安静地写作,到了中午,我才意识到,我得自己去准备中午饭了。

我继续保持觉察情绪。

此前3天,我“牺牲”了自己的时间陪家人,但是我同时也得到他们的支持,比如基本都是妻子把三餐准备好,但是我当时吃饭时,并没有觉察到有什么特殊之处。

当我们一直拥有别人的付出时,久而久之就会看不到对方的付出,直到失去,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舒适的生活是全面建立在别人的劳动与付出之上的。

我有了一整天自己的时间,但是我却得自己准备午饭,做着午饭时,我一直在觉察情绪上的对比:

妻子孩子在家时,虽然要陪她们,会影响我的创作,但我也因此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比如周六晚的晚餐,就是橙子跟妻子一起做的,他们亲手揉面,撮面条,儿子切土豆,胡萝卜,菜和剁肉。

如下这碗面,就是妻子跟橙子一起做的,而我当时在书房里创作,橙子很自觉的知道:“爸爸陪了他们一整天了,需要工作了。”

当我周日做着自己的午饭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明白及感受到了分工合作背后的那股情绪,原来我能专心写作,背后首先得益于家人的支持,我此刻付出的汗水,正是妻子与橙子昨晚付出的汗水。

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这么高效,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默契分工与配合,而家庭就是这样一个高效结构体的体现,这样一个因果体最终放大到社会里面,形成了目前人类分工合作的共同体。

感恩回报这股情绪,驱动着我们去快乐地付出,这是大脑层面情绪的因果法则的结果。

我这才意识到:

  • 如果一直只有我自己,那么我就一直得自己准备午饭;
  • 如果没有卖菜的,种菜的,那么我就得自己种菜;
  • 如果这个地球没有其他人,那么我的生活几乎寸步难行。

我现在如此便捷与舒适的生活,完全得益于他人他物的存在,完全得益于他人的劳动与汗水,我才可以如此高效的舒适的生活着。

这种实时的真切的感知使得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恩,这让我更深刻地感知到,前面3天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这个世界正是这样运转的。

我对别人的每一分付出,都一定会得到回报的,这在人类大脑的情绪里面,是严格成立的,别人对我们的每一分汗水的付出,实际上,我们内心深处都是可以感知到的。

和谐高效的因果体

妻子带橙子出去玩了一天,下午6点回到家,我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我是带着感恩之心准备晚饭的。

吃完晚饭,妻子对橙子说:“晚上爸爸陪你睡好不好”,儿子还没有答案,我在内心已经接受了!【在以往,我情绪上首先会排斥的】

这就是人性层面的因果报应。

晚上陪儿子睡,主要都是妻子,一个月有3天是我,而今天妻子自己觉得主动带孩子出去玩了一天,给了我一天自己的时间,因此她内心觉得这个要求合理,而我也很自觉的就答应了,没有任何一点情绪上的抵触。

在一整天的事件中,因果法则如此融洽的运行着,完全支配着我们一天的生活,使得我们不自觉的自动的为彼此付出,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和谐的分工合作融洽的小共同体,相互支持着与付出着

我们家现在如此融洽的家庭氛围,完全得益于我状态的好转,因为我原本在家庭里面,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在几年前,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我的事业里面,甚至还沉浸在自我里面,比如跑马拉松,打网球,几乎完全忽略家庭的需求。

而妻子则更多地为这个家付出着,全职看孩子与负责所有家务。

一旦因果体被打破,付出的人没有得到回报,结构体就会不和谐,此时家庭就会出现各种矛盾。

久而久之,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结果是,妻子抱怨连连,而我则完全觉察不到我的自私,我认为我沉浸在事业里面也是为了这个家,结果就是不断的家庭吵架与矛盾,家庭氛围也极差,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也差得不行。

当我开始自我成长,开始觉察到妻子的付出与自我的自私本性时,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家庭,我的事业都在往良性的方向发展,甚至我自己原本糟糕的身体状态也好得让我不敢相信。

  • 当你自私时,你一定造成一个恶的结果;
  • 当你为了家人或他人付出时,一定会形成一个高效的善的和谐的因果体,结果大家都会得到善的结果。

如果你用心去觉察,这个法则竟然是如此严格地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发挥着作用。

这就是能量因果循环。

感知到这类事实越多后,我的这个信念就越强烈。

善良没有得到好报?

有些人会反驳说:“他对某个人付出了,但是没有得到对方的回报?”

首先我们的大脑在情绪上,是一定会形成一个因果报应的循环,否则任何结构体都会破裂或矛盾连连。

这句反驳恰恰说明因果全面成立,你付出了没有得到回报,你觉得很伤心,不想再付出了,你甚至不想再跟对方“合作”形成共同体了。

任何时候,当你得到能量而没有去回报时,你的潜意识层面会觉得良心不安,你并不一定能够在显意识层面觉察到,但是结果一定是因果循环的,所有没有回报到的能量,它一定会迟早离开的。

这是能量熵增定律下万物结构化演化的必然结果,《大脑觉醒》中有全面分析结构的因果演化,请自行查阅。

比如我前文指出,我原先在家里面极度自私,而妻子则一直为家付出着,此时因果循环受阻。

妻子没有得到回报吗?

实际上,当时的我认为:“我是在回报的”,而且是真心的“认为”自己是在回报,我知道妻子在付出,我给自己的说法是:“我拼命赚钱也是为了家,而且必须全身心投入事业才能更为家,必须妻子把家务和孩子都承包了,我才能更全面为了家去赚钱”。

这就是我当时所谓的“回报”,只是这种回报,是一种假回报,我的底层的发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比如实现强大的目标,这个才能给我的大脑带来真正的多巴胺快感,如果是真为了家,那么我在做着家务或者带孩子时,则一定是有快感的,否则就都是借口。

因些,结构体的双方感知不一样,妻子认为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她的情绪感知是对的,只是我当时被自私的本能遮蔽。

当时我们频繁多次的吵架,妻子多次抗议,认为对她不公平。而我依旧强烈地认为,我没有做错,我也在付出。

这就是真相,我们的大脑在情绪上是一定会“回报”的,否则它会良心不安

但是自私是人的第一本性,人为了让他的自私在良心上过得去,他会为自己的自私行为找借口,当他找到借口时,他就真的认为他是在“回报”。

因此,本性自私的人,几乎一定就是假回报。

因此,很多人觉得他付出了没有得到回报,这是非常正常的,只是你的付出,被对方的“假借口”与“假回报”给消解了,消解后,他就会心安理得的享受你的单方面付出,而你的内心一直感觉不公平,一直抱怨连连,于是你和他就会不断有摩擦,最终要么他能醒悟觉察,要么结构体一定会破裂。

你一定会不自觉地想要离开。

我当时所导致的结果是,家庭问题非常多,妻子也变得有些抑郁症,我们经常吵架又导致橙子安全感严重不足,结果全家人的身心都出现问题,我的事业也因为自私的本性而持续低迷,所有的一切给我们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结果在3年前,我们都走上追问内心之路。

很多家庭破裂的根本原因,几乎都是因为人的本性所造成的。

因此,本性自私的人最终几乎就是,身边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如果有,那么一定都是相互利用的“假共同体”!

树倒猢狲散就是这个道理。

善良的人被欺负?

因此,善良的人被欺负,那么你要醒悟,对方一直利用你的善良,你的内心一定很难受,你会非常委屈,因为自私本性的人,会找借口把你的付出理所当然化,此时对方一定会觉得他有回报,对得起你的付出。

你找他理论,他也一定是这么认为的,甚至会认为你在无理取闹。

此前妻子找我理论时,我正是这么认为的,因此,理论往往会卡住或升级为吵架。

因此:

  • 或者他能觉察他的真本性与假回报,能克服自私的本性去发自内心的回报,但是这个可能性太小了,人性是最难的一关,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突破本性的束缚。
  • 或者你们这个结构体破裂。
  • 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突破自我的本性,因此,要等到一个人懂得良心发现,难于登天。

因此,有些人碰上如此自私的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人还是不要太善良”。

那么完全是错误的。

善良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即使是自私的人,他也必须找到借口让自己深信他有在回报。

但是你别糊涂到看不清对方的本性,糊涂到完全不听从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善行要用对人。

这个世界的因果法则是一定会成立的,只是人类的动物脑的自私本性实在是太强烈了,这使得很多行善的人屡屡碰壁后,也跟着去对别人恶,而恶则一定会得到恶报

正如你要么一直找对方理论,觉得不公,要么就想要离开对方一样。

就如如果你一直良心没有发现,自私的占有别人的付出,你以为你在得到“便宜”,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被你不公平对待的人,最终要么离开你,要么心生怨气,落井下石。

因此,做人要懂得用对你的善良,对待善的人,你尽管行善,对待无法回报的“恶”的人,或者你足够有耐心,等得到对方良心发现。

或者跟随能量离开,但是一定不要去攻击,对方恶是对方的事,你攻击是你的事。

每个人都会因果自己的一言一行,得到该有的结果。

因此,如果你最终没有得到回报,请不要因此不相信因果报应。

从大尺度与大层面来说,善的事业,一定会有善的结果,而在个体里面出现例外,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善良的人生,最终一定会碰上善良的人,人与人是相互吸引的。

抱着“恶”的私心的人,最终彼此之间会形成一个相互利用的假共同体,一旦无利可图,结构立即解体。

而善的人,一旦走到一起,则一定会形成一个高效的和谐的结构体。

这就是世界的因果法则,在人性里面的全面发挥。

因此,我和稻盛和夫一样,强烈的建议大家多行善事,多做利他的事业,同时请你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本性,人的默认本性一定是自私的,而且在自私的主导下,还会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在“行善”与“利他”。

而如果你的人生充满苦难,则我可以肯定的说,你一定在自私本性的遮蔽下,才一定会导致一个痛苦的人生。

因此,很多人找我要人生答案,方法只有一个,不是读懂本文章,也不是读懂文章中的道理,而是把道理细化拆分,全面落地到自己的生活里面,因此,必须每天精进打卡反思自己的本性,相关的方法,请参考《大脑觉醒》。


如下这篇文章,写于2020年12月,至今快2年了,重看时,发现它依旧很深刻,我在随后的2年,几乎全面都在践行这个思维,它本质上就是稻盛和夫的“克己利他”思维,老子与佛陀的核心,几乎也是这个思维。

2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对这个思维,再一次进行解剖,因为今天的我,在精进2年后,对克己利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末,我将会补充上最新的见解。

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

似乎一切都是缘分,稻盛去世的消息,激发了我为此创作了一篇与《死亡思维》相关的文章,同时,它也促使我重新回过头去查看此前写的关于稻盛哲学的文章。

于是看到了本文,这是2年前的输出,我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对它进行细致的阅读,修改了一些错别字,补充了一些内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滋养的,这是我2年前劳动的结果,特别是全文呈现的是实时的记录与感知,因此,我自己再次阅读的时候,也深感受益。

我在死亡思维的文章中提到,我会经常回过头去查看我此前的创作,如果是肤浅的,我会产生羞愧感,如果是精致的,我会感恩此前那个精进打磨的我

这是2年视角的因果思维,这篇文章之所以滋养我,正在于它是我2年前全力以赴的结果,而它现在依旧在发挥作用,依旧让现在的我受益,依旧能够让读者受益。

这种感知,特别是来自大尺度的真实能量的感知,每次都能提升我,验证我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

这就是《大脑觉醒》第20章节的因果眼光,可以说,精进与感知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全面的感知因果。

我常常通过因果获得力量,然后用获得的因果力量来驱动我再次种下善因,继续打磨本文,正是这样的体现,它体现在,我在再次审视本文时,我发现我又可以把它往前推进,而不是原地踏步。

因为在这2年的实修中,我得到了很多此前无法触达的细节操作,这就是我的进步与现在的能力,我开始可以把此前很多大的描述细化步骤,拆分给大家了。

这种看到自己进步的结果,又是另外一个结果,这是比较2前的我得出来的进步,它让我看到我持续精细的打磨的价值与意义。

而我此刻选择进一步打磨它,正是这股能量驱动的结果,我此刻的每一个文字,或许也将像这篇文章一样,影响2年后的我。

这就是我现在的因果信念,它时刻在驱动我。

利他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本质上,我此前的文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理念逻辑的产物,我当时在文章里面以逻辑的方式不断推导与验证:“为什么人生要克己利他?”。

就像稻盛和夫一直在努力宣传与提倡克己利他的好处一样。

当我在如此这般论证利他思维时,我实际上也是在解答我自己心中的疑问:“利他真的就是对人生最好的答案吗?”。

我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想让自己坚信,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去纯粹地利他,说服自己利他,说服自己彻底坚信因果。

我发现大家也差不多是这个状态,最近在共读群里,也有用户在质疑因果:

  • “如果自己无条件利他,不是很吃亏吗?”
  • “毕竟放眼看去,现实世界是多么的残酷?”;
  • “克己利他,行得通吗?”;

于是,在这2年中,我就不断地在生活里面检验这个结论,我的近期的大部分文章,几乎都是在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呈现利他思维。

我经常说:“精进的主要结果,就是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度越来越强烈了”。

因此,我不再仅仅把它称为利他。

用大脑神经元的话来说,克己利他思维的本质是:让自我的比例少些,从而提升自他。

自我少了,自他就多了,因为自我+自他 = 100%;

因此,检验因果,就变成了不断检验自我与自他的大脑神经元信号的问题了,它必须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全面的全面信号的每一个自我与自他的瞬间。

那么,在我的实践感知中,我发现大脑的“在生活里面的时候”的所有默认信号首先都是“自我的”。

其中的一个要点是:“在生活里面”。

这是一个重要信息点,只要我们在生活里面,大脑一定得依靠本能的潜意识自动化反应着,这是资源不足与大脑结构特征决定的,这个事实不仅仅是我们大脑的基本特点,也是我们用来编码与精进的手段。

即必须把知识编码成这种自动化反应的本能,才能让知识在生活发挥作用。

于是,研究潜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构建的,成了我最近的重点。

潜意识的3个要点:自动化,环境与自我

自动化与环境严格匹配,越细化的情景,自动化的准确性与效率越高,类似于我们的条件反射。

这也决定我们在编码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细化情景

第三个要点是自我,所有的自动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我的,这就是为什么大脑的默认本性,都是自我的,只要我们随着自动化,人一定就是“恶”的,自私自我的。

环境出现,自我信号激活,然后把决策反馈给前额叶的主意识,主意识接收到本能信号后,会默认支持自我的决策,同时会认为是它自己主导的决策。

此时,主意识处理完一条神经元的潜意识的自动化信号,它接着处理第二条潜意识信息,然后第三条….

正如总裁门口有很多本能员工排队等候总裁处理信息一样,如果总裁停下来琢磨某个员工的信息,即意味着门口会积累更多信息,实际上,当我们在生活里面的时候,总裁没得选择,信息不断自动化进入总裁办公室

本能不仅自动化,而且还有多线程,正如一个公司多个部门同时对外。

总裁与本能员工的这些信息处理特征,使得大脑在生活里面的时候,必须相信本能,依靠它来快速对接生活,否则它自己一定应付不了,手忙脚乱。

因此,大脑在快速处理信息的时候,处在一个“快速进行中”的环境中时,它几乎一定就是自我自私的。

当我感知到这些事实时,我最近在生活里面的时候,时常会践行另外一个思维:“我是无知的,我随时会犯错”,我在试图把这个思维植入我的灵魂,只要这个思维,才有可能实现我被本能主导着的时候,跳出它的遮蔽实现反本能的编码的可能。

如何跳出来琢磨与旁观,是实时觉察的重要内容,请参考我其他相关文章或《大脑觉醒》中觉察章节。

此处专注在因果信念上。

自我信号的危害

大脑的这些默认特征,使得我们的本性与人性,几乎一定是自我的。

很多人可能会因此想:“为了自己,那不好吗?”。

大脑还有另外一个默认背景,它的基本结构是在动物丛林环境中形成的,于是它的这个为已的能力与特点,是跟这个环境严格匹配的。

而其中最麻烦的问题就是自我的想要与害怕得不到这两个正反面的情绪同时存在,当自我利益受阻时,它就会产生恐惧感,促使它去捍卫自我利益。

在动物丛林环境中,恐惧可以使得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在丛林中,任何一点点意外,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必须保持对任何可能威胁的高度警界。

因此,人性的情绪反应,都带上了这个高度警界的负担,动不动就紧张,动不动就暴怒,动不动就担忧,烦躁与焦虑,成了我们今天所有人的第一难题。

这股想要就会害怕得不到的恐惧感,在生活里面的不同事件上时,它会呈现为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的所有负面情绪,都是它延伸出来的,比如抱怨,焦虑,烦躁,懒惰,暴怒,紧张,担忧,压力,害怕,消极…..

我在多个视频,多篇文章中曾经强调:“对立面思维,不是为了对立面,而是为了打消背后的怕与恐惧”。

  • 正如老子的无为,不是为了无为,而是为了打消对名利等欲望的恐惧;
  • 佛陀的苦行,也不是为了苦行,而是当苦行来的时候,不怕它,完全可以接受,因此苦行也是为了打消怕;

这就是自我信号的最大危害,自我表面上是在为自己,但是在今天,却是在戕害自己

但是我发现,这种告诫是无效的。

正如我自己一样,我也非常清晰前后的知识与大脑的原理的,特别是还整顿了大量的经历,但是在一些我没有编码到的情景中时,我还是会第一时间笼罩在恐惧延伸出来的种种负面情绪里面。

比如我在此前写书的时候,我就认定这本书对我即将是一个挑战,我时刻做好面对它的准备。

但是在新书上线后的前三天,我就不自觉笼罩在为了排名与销售而创作的不自知状态。

在第4天意识到时,我用了3天的时间重新解码已经形成的大量潜意识。

我发现这个例子不是个案,而是通案。

精进:不断在自我里面沦陷,直到产生智慧

我在与欲望的大量延伸出来的细化情景斗争时,往往首先都是“沦陷”,造成痛苦后,开始琢磨与反思,但是我并不一定能够彻底跳出来,还是会不断卡在里面多次,直到编码到大量的事实后,从各个层面形成对它的认知后,最终才实现成功的反遮蔽。

比如我的喝酒习惯,我用了半年的时候,现在才实现对它的较好的控制,我在近半年的大量文章,几乎呈现的都是我如何与自我斗争的解剖,不同情景,不同编码,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我们一定会首先笼罩在自我里面,然后自我给我们造成大量的痛苦与苦难,接着我们开始反思,直到多次沦陷后,产生应对的智慧,跳出来这类遮蔽。

另一个事件出来,我们又不自觉笼罩在其中,又犯下错误,造成痛苦,然后又开始精进。

这就是精进与实修。

它就呈现为我们在特定情景,让自我少些,自他高些的目标。

这是我近2年来的重点,我的所有灵感与创作实际上都是我自身精进的汇总。

当我编码的自我与自他的例子越来越多时,我就越来越发现,原来利他才是对我们的大脑最好的交待,而自我才是最大的戕害,这个认知跟我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度是统一的。

随着精进与编码的深入,我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的人生观开始全部改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度。

它开始融入我的灵魂,成为我自身,使得我现在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争取与天道对话,争取顺道而行,避免造恶。

这是一股心力,正如我此时用这个信念在驱动我创作一样。

因此,我发现大家普遍都很“着急”,但是越着急,我们就越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真正有效的编码,它越需要宁静与纯粹度,需要在编码的时候,内心相当宁静,只有这个状态的主意识,才有可能密切地跟进潜意识。

这是一个与潜意识对话的过程,任何一点点的仓促,你都将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大家一定会发现,你要有效编码一个小小的例子,你几乎得停留大量的时间,当你懂得放下手机,放下焦虑,安静地为一个小小的经历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琢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些微妙的意识在背后是如何控制着你的。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