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迟早都是要走的,但是听到稻盛和夫去世的消息,还是蛮震惊的。

人迟早都是要走的,但是听到稻盛和夫去世的消息,还是蛮震惊的。

这股情感相当复杂。

  • 一方面在于,稻盛和夫对我的影响是全面与深刻的;
  • 另一方面在于,稻盛和夫的精神,似乎已经融入我的骨髓里面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在星球上发表如下这个感慨:

此生无遗憾的人生追问

其中有一个反问,我在想:

  • “稻盛走的时候,内心是否还有遗憾?”;
  • “走的时候,内心是否是宁静的,没有恐惧的?”;
  • “走的时候,内心是否还有牵挂?”;

追求人生无遗憾,这是一个核心思维,它跟乔布斯的死亡思维的道理一样:“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我认为最重要的那件事吗?”。

稻盛在他的每一本书,都会问:“作为人,何为正确”;

他晚年的《心》,还在追问这个问题,他为了寻找答案,去出家。

可见人生答案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可见它的难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问这三个问题,他走的时候,找到答案了吗?

他或许没有。

但是他应该觉得人生无遗憾了,因为他毕生都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与精进,全力以赴,没有丝毫的松懈,正如乔布斯,他最后倒下的那一刻,是坐在会议室的。

因此,关键不在于找到答案,关键在于这个过程。

对于大脑来说,它一直在找答案,但是它却不需要,不能拥有答案,因为只要它认为找到了答案,它就会停止探索。

  • 正是这种不断的追问与疑问,驱动它不断高速运转着,努力着,精进着。
  • 大脑在不断向答案靠近的过程时,就是有着快感的,喜悦的,满足的。
  • 当它在不断主动思索着,不断处于探索答案的发现式的新奇的世界中时,它就是充满价值与意义的,此时,它就是被滋养着的,幸福的。

在我熟悉的偶像中,还有乔布斯与爱因斯坦,他们几乎都是这种精神的代表,我可以肯定,他们在走的时候,应该都是相对宁静的,应该也能生发出:“此生无遗憾的感慨”。

用羞愧感,来驱动我们

人脑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有很多“开关”,比喻当它把琢磨问题的起点设置成死亡或者人生尺度的时候,它会拥有很宽广的视角。

这是一股情感与能量。

正如我此刻,稻盛走了,但是他却激发了我的人生尺度的思维,我在想:

  • “假如我也到了晚年走的时候,我如何才能让自己安静地走?”;
  • “又或者说,生命是无常与脆弱的,我如何才能让随时都有可能走的我,在走的时候,安静地,没有恐惧地走?”;

当然,我在这样自我琢磨与追问的时候,也在提醒你进行这种思维,因为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把你导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当思维被我们提到最高点的时候,就如此时,驱动我提升到最高点的,不是干巴巴的理念,而是充满情感与力量感的,是这股不想虚度人生的强烈情感在驱动着我

乔布斯说:“在死亡面前,人才会真正静下来琢磨,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死亡面前,人才会相对更冷静思考,死亡思维是最能协助我们看清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的。

你可以现在就假设:

  • “假如你现在就走了,你的人生会有遗憾吗?”;
  • “这些遗憾是什么?有哪些事是让你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悔恨的?”
  • “有哪些事,是你觉得值得的,无悔的?”;

当你用人生或死亡来拷问所有事项时,那些让你悔恨与遗憾的事,就是你要从此避免的。

那些让你充满价值感,自豪感与意义感的,就是你要发扬光大的。

比如我就经常看着我以前的肤浅创作,产生无限的羞愧感,我要用这些羞愧感,来驱动我去向以那些深度琢磨的内容学习。

我要用这股悔恨感,来驱动我创作时的纯粹度与内心宁静度,此时,最能调动出大脑整顿大量信息的深度逻辑能力。

我曾经强调过,即使是圣人,也会犯错,因为人性首先是动物性,它主导着的时候,人一定就是低级与愚蠢的,此时,我们就会犯错,就会给人生造大量的恶与悔恨的东西。

因此,产生羞愧感很重要,正是因为这股感觉,让我们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错的不轻,错的很全面,很彻底,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本性,我们才会静下心来精进与反思。

稻盛曾经在书中说:“反思与精进,必须执行到时时刻刻,任何时候的一点点意志松懈,人就会堕落”。

当我把动物脑的原理及背后的天道彻底打通,加之全面在生活里面感知“动物脑与自我”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性与必要性。

因此,我现在在生活里面的时候,我一直在练习执行一个思维:“我是错的”的基本意识

这是难的,因为只要我们进入生活,我们的基本意识一定是:“我是对的”。

只要涉及到本能与潜意识的自动化,它一定认为自己的对的,这是自动化的前提,但是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我们就处在动物脑的遮蔽中了,就不可能觉察,此时动物脑就一定会给我们造成大量的麻烦与痛苦。

因此,我的解决方案是“不要着急着去解决,而是要不断地去感知动物脑控制我们,给我们造成大量麻烦与痛苦的事实”。

这些就是让我们悔恨的东西,那么当你不断地觉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大量的羞愧感,当我们得到的这股悔恨感的力量足够大的时候,它就可以驱动我们去精进与反思。

因为当我们在里面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更不会产生悔恨感。

我们只有停下来,用死亡或人生思维来拷问,才会发现遮蔽与作恶的事实。

因此,人生的真相往往跟我们的感觉是相反的,它不是用来追问那些外在的名利的,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炼金石而已,就好比,我们总在想着过到河对岸,想着对岸的种种美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永远去不到对岸,因为人生是一个不断过河的过程,河对岸是用来驱动我们不断去努力与挑战如何过河的,在过河的过程中,面对种种考验与磨难,不断地精进提升自己,不断地看懂看透自己在生活里面的越来越多的本能模式,一个一个地突破束缚,一个一个地实现超越。

正如稻盛说的,人生就是磨炼心性,提升灵魂纯洁度的过程。

那么这句话细化到工作里面,就变成在工作里面,磨炼我们面对工作的种种人性考验,我们从一开始不断地在其中做出大量愚蠢的事情,然后工作一塌糊涂,碰到大量的人性挑战,此时,我们开始琢磨为什么,开始向自我发起挑战。

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我们开始琢磨自我本性的一些问题,开始精进与提升。

工作也好,家务也好,人生的任何一个事件,任何名利欲望,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自问。

这就是人生真正的答案,人生不是来用得到结果的,而是用来修炼心性与灵魂的,正如我说:“人生就是为了经历后的觉察”,所有的经历不是我们的目的,觉察才是。

所有的外在的事情都只是表象,都是用来考验我们的,用来敲醒我们的。

我们一定会不断地在本性的主导下,折腾大量的麻烦与痛苦,然后才开始发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建议大家也看看《乔布斯传》,你就会看到,在乔布斯呈现给世界一个一流的完美主义精神的产品的背后,正是他那个不完美,甚至是充满丑陋的动物性。

成就他完美精神的,正是他早年那个不断给自己造就大量麻烦与痛苦的本性。

人性不是从完美开始的,我们恰恰是从大量的人性丑陋开始的。

而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修正动物性的过程,包括我自己的本性,我之所以走到目前的这一步,也正是因为自我本性给我的人生造成的大量痛苦,正是这些事实与痛苦,驱动我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我如此拼命,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反而造下了大量的痛苦?”。

当我最终打通大脑的原理时,我才意识到为什么一切会如此地难,为什么它一定是一个终身精进的过程,不得有任何一点点的松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先天的已经在大自然中打磨了几十万年的固化本性,我们要修正的,正是这个本性在我们大脑里面所呈现的每一条本能神经元。

而它的解决方案却一点也“急不来”,因为我们的大脑,只有看懂“丑”,才知道什么是美,它只有经历痛苦,才知道原来宁静是福。

当我们在生活里面因为大量的经历,看到了我们丑陋的本性时,我们才知道要去追求“不丑陋”的那一面。

当我们得到的羞愧感越来越强烈时,这股力量就会驱动我们去精进与时刻反思。

这就是为什么,人生真正有价值的,恰恰就是我们的逆境与挫败,正是对这些逆境与挫败的整顿与编码,使得我们获得一股向着美好的那一面前进心力。

因此,当我提出大家要时刻精进与觉察时,这个提倡是不成立的,正如稻盛和夫建议大家要时刻反思与自问一样,他不断地告诫要你“克己利他”,也是不成立的,我们一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一定是不会时刻反思与精进的。

因此,如果你看懂本文,你就会知道,最珍贵的东西,正是那股让我们无限羞愧的悔恨感,我们需要不断地看到自己愚蠢低级的一面,不断地发现这个事实,不断地发现动物性的我,给自己造就的大量苦难。

所有这些逆境,痛苦与人生挫败,它将给我们带来人生最难得的东西,那就是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有问题了,羞愧了,悔恨了,开始发现有必要密切审视自我本性了

这就是反思与时刻觉察精进的起点。

最后,本文最好结合《大脑觉醒》第17章节的大脑原理及相关例子来理解,你将更清晰我在讲什么,为什么这么讲。

真正重要的,是编码本能网络

我的创作是较随意与随心的,跟随能量的,这是我现在的创作原则,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有感而发,特别是那些能够让我产生较大情感的经历。

正如本文,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感慨之余,就是产生了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思索,每次当某些与死亡相关的生活事件发生时,都会激发我的思绪,我除了创作这篇文章,我还会在这几天的日子中,只要静下来,我都会琢磨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东西。

也就是,我会在真实的生活里面,对标这股情感,我会问:

  • “眼前的这件事,如果面对死亡,我还会做吗?”。
  • “在死亡面前,它真的重要吗? “

这是我经常强调的:“感知与整顿经历高于一切的人生观的体现”,我不是创作完就把这个话题抛到脑后了,更准确地说,我在生活里面的感知,高于我的创作,或者说,一切都是统一的。

创作只是我在生活感知后得到的灵感呈现出现而己。

这股精神呈现在每一个细节里面。

这是实时觉察的本质,我会每一个时期以一个主题作为琢磨与思索的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拷问与验证,正如我在《心理表征》 章节强调的:“真正重要的,不是停留在理念逻辑层面的东西,而是那个底层,那个与我们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本能潜意识网络”。

当我在生活里面密切对接经历的时候,我实际上都是在与潜意识的每一个情景对话,我时刻都在编码它们,以实现我可以更好地在潜意识之外活着,而不是被它控制着。

用真实能量驱动自己编码

解决我们所有人生痛苦的有效方法是觉察与编码,但是所有的觉察与编码,也必须有真实的强烈的能量来驱动,否则我们的所有读书学习都将无效。

如何有效地获取这股能量,本文我已经呈现了一个最底层的核心思维,用死亡来拷问那些让我们悔恨的事,肯定那些让我们充满价值感的行为,获得相应的能量来驱动我们去精进。

特别是悔恨感,它将可以帮助我们不再沉浸在动物脑的享乐与惰性里面,不再沉浸在欲望的幻想里,放下手机,放下浮躁,从而静下心来精进与编码。

因此,要获得这股力量,你需要不断地去感知,用心去感受。

比如如果你在读书或打卡反思的时候,是有一股仓促感的,那么说明你的反思是无效的,无法触达真正重要的东西的,你在无用功。

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无法产生真实的情感,反而是有一股想要赶快读完的情感,那么你也是在无效读书。

正如我此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我是为了感知而创作,为了整顿与编码经历而创作,我不是为了文章或创作本身。

更准确地说,驱动我创作的,是我现在内心的能量,是哪股不想做悔恨的事,只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的强烈力量,即我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