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维,让人开悟原文
当我接触一个人物,或者琢磨一个话题时,我喜欢把一切都推导到一个决定点,看了马斯克在G20分享的视频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使得他成功的背后思想。
最近几天,我依旧在琢磨这个主题,把一个东西彻底研究透彻,是我现在做任何事的最高原则,正如我说,如果我看一部电影2小时,那么我可能会用2天甚至一周的时间来完全消化它。
这个思维的强烈信念在于,在我过去几年地与思维的打交道的经历中,你会发现,如果一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没有被彻底解开,那么你会在随后的大量同类现象中不断地碰到它,并且是在它里面而不自知的,直到完全看懂它,超越它,在它之外。
相比第一性原理,我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值得全面琢磨与探索的主题。
马斯克在视频中,谈了如下这类话题:
- 成功的原则是什么?【成功做成如何多的事,感觉不可思议?】
- 创新者,面对反对者,怎么办?
- 关于教育的看法与建议。
- 关于未来热门行业的看法
- 对年轻人有何建议
表面上看,马斯克谈了蛮多方向的,但是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几乎他的大部分观点,最终都去到物理学的那个决定点。
其中有一个观点,贯穿整个视频,就是认为:“我是错的及批判性思维”。
他说,我们应该假设:“我是错的,然后追求每天让错误少一点”。
我能够感觉到,这句话对马斯克来说,不是一句谦虚或理念,而是已经融入到他的精神或信仰【灵魂】里。
它的本质是批判性思维,挑战【质疑】一切现存的规则或权威,这种挑战的唯一原则就是物理学的那个决定点【第一性原理,如能量的基本定律】。
也就是,只要符合第一性原理的,我就坚定去做,不管它与真实的世界多么不同,不管有多少反对者,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声音。
因此,他做出了大量颠覆性产品。
他说,在基础教育中,最值得建议教给学生的,是批判性思维,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思维来教,而是把它融入品格。
批判性思维:到底批判什么?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代名词,那么到底批判什么?质疑什么?
似乎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就是具备批判思维的,比如我经常看到群里朋友们在讨论时,就以发表不同意见为乐,这是批判性思维吗?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特点在于,所有人都走A路,而你根据某个原理原则【特别是底层原则】,觉得应该走B路,此时,走B路,你将面临大量的阻力与反对者,此时,你成为那个“异类”,异想天开者,被排斥与打击的人,因为你“与众不同”。
这就是文化的挑战者,那个不同的声音,往往都是被攻击者。
所谓文化,就是已经成型可以长期有效维护人们生存的习俗习惯,生存结构与生活方式,因此所有人,会不自觉地坚定地维护他自己的文化,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风俗,潮洲人的逢年过节的各种“拜神祭祖”,很多现代人,毫不怀疑地做着这样的事,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还要这么做,把这些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理所当然。
此时,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就是挑战这些墨守成规的旧俗,这种挑战,不是胡乱盲目的反对,而是用底层原理原则来反思,反省与检验。
用马斯克的说法,就是先假设“我这些已经执行多年的不自觉行为,风俗与文化是错的”,然后用第一性原理原则来检验我的猜测。
问:“如何做,如何改变,我才能够让正确,每天多一点点”。
这才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它跟爱因斯坦强调的“学校要教育孩子学生独立行为与独立思维的能力”的说法是一致的,跟乔布斯的“嬉皮士精神”也一致。
这个思维的核心不是叛逆,捣乱,二次元或无厘头,更不是给社会制造麻烦,也不是为了炫耀或反对某些人,而是在大量运用第一性原理检验后,坚定地去走自己认为对的路的一种精神。
这就是对真理与梦想的追求的精神,它的最核心要义是对那股束缚我们的力量的挑战与斗争,因为它是人性的第一大阻力。
这才是真正的颠覆性思维背后的核心精神,它不是一个思维,而是一股能量,这股能量融入到品格【人生信念与信仰】里面时,它就成为我们自然而然地去审视所有“已经习惯化”行为的品质。
这就是西方哲学精神的底层。
它不是我们在学校学习哲学科目时的逻辑思辨,逻辑思辨仅仅只是这股精神的结果,因为更重要的,束缚我们的,是这股阻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它的挑战精神。
因此,要教授学生的,不是教他们哲学方法论,而是教授这股精神力量,那股敢于追求梦想,追求真理,挑战传统的信念与信仰。
很显然,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实用思维”,也就是学习知识后想要赶快去谋求生存,实现个人的雄心壮志的现实主义与欲望,正是这股精神的最大阻力。
因此,我们平时读书学习追求“学以致用”,最大的问题在于背后的欲望,它所形成的那股迫切的焦虑感,使得我们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有效的运用到生活里面。
这就是教育的难点,知识确实要把它用起来,但是却不能用它来实现个人欲望,因为任何一点欲望,都意味着阻力,欲望越大,阻力越大。
几乎所有真正的哲学家,他是从质问所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开始的,比如:
- 时间是什么?
- 空间是什么?
- 我们眼见的一切,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吗?
- 为什么人日复一日地活着,人类活了多少年,还要活多久?
一旦一个思维上升到文字逻辑形式呈现出来,它就很容易丧失了它的底蕴与精神,因为单单从这些问题看,很多人就会觉得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理解世界的方式。
但这不是哲学真正的东西。
批判性思维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自我
哲学的核心部分不是思维,不是理念层面的逻辑概念,而是“行为与品格”。
爱因斯坦说:“学校要培养学生独立行为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的核心词就是:“独立”,也就是,所有的做法与日常行为,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永远都要去琢磨:“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可以反着做?”。
此时,第一股阻力就是文化,文化第一大特征就是:“消灭异己者”,当你与一个群体表现得不同时,你将立即被该群体攻击与排斥,又或者说,人性里面的爱,归属与社会认同的从众心理,也正是文化的力量体现,不用对方攻击你,你自己的那个本性,首先就会攻击自己。
当你与一个群体不同时,你的内心,首先展现出来的,就是大量无数的恐惧与害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在乎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当我们走的路不太一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股孤独感与害怕感。
更进一步,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所养成的本能,它正是文化的产物,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的综合体现。
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它到最终是自我颠覆与解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身上的所有一切固化行为,开始审视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为什么,而不是动不动就听众习惯与本能,开始用第一性原理原则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每一个行为,琢磨:“如何做,才是符合天道的,而不是采用一直以来的习惯化做法”。
因此,你会发现,所有的修行与精进,本质上也是这个方向,挑战我们本性中,那些不合理的固化的本能。
这种挑战,它甚至必须细化到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
质疑你的欲望:批判的第一对象
我在《大脑觉醒》的前言部分提到我这辈子的追求就是“纯粹度”,这个纯粹度,就是这股精神的体现,也就是当我的纯粹度较高的时候,它纯粹就是为了研究清楚某个人性问题,此时不为任何名利结果。
反过来,当我写书是为了名气与销量时,我就会被结果劫持,为了销量而写;
比如我早期创作一篇文章,我会去查看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写热门题材,因为热门题材流量大。同时,平台也会不定时地把它需要的题材发给作者,鼓励作者为它写文章,然后奖励额外的流量或现金等。
此时,就会有一大堆人,扎堆在热门领域上,出现一大堆同质内容,但是所有这些功利性的输出,无一例外都是肤浅之作,互联网上99%的文章,几乎都是这个现象。
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有限的,平台说要什么题材,作者就写什么,那么注定这样的作者一定写不出深刻的内容,不仅因为他不断地变换方向,还因为他在创作的时候,追求的是结果,而不是追求深度本身。
比如一家原本定位职场女性的电商服装公司,看到市场热销潮牌,就跟进潮牌款式;看到市场热销运动装,就跟进运动装,它把心思都放在欲望上,却忘了去花时间花精力好好研究自己的目标用户的喜好与款式,而是不断地做横向加法,不断地从众。
这就是动物脑的劫持与控制,它是悄无声息的,每一个在做的人,都不会觉得这些选择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当你去看现在网上的电商品牌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对象,自我的欲望,正是所有创新,匠心,梦想与情怀的第一大阻力,我们是否有力量,有勇气去追随内心,追求真理,它首先来自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不被欲望主导着的。
我一直强调,你必须默认不修行,不精进之人,99.99%的情况下,都是动物脑自动化控制着的,都是一定会去从众与跟从的,都是会做着各种肤浅之事,却从来不觉得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其中的”。
你会发现,中国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子,也是这么一回事,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后,他们会的技能无一例外都大同小异,而且这些技能,没有任何亮点可言,因为他们当初学习这些技能,就纯粹是为了用技能去谋生,而是不是为了研究技能本身。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纯粹度,它所对抗的那些深刻的东西,如果你不把它系统解构出来,你会发现,你一辈子都在里面,完全不自知。
创新精神:驱动我们去创新的那股力量
提到科学与哲学,我自然而然想到了创新。
混沌学园的李老师说他要把创新标准化,把创新的模式研究出来,然后让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这些模式做,就可以实现创新。
这种精神是可佳的,但是以我的经验,他可能走反了,因为真正的创新精神,一定是必须超越现实的名利的,当他把创新当作一门商业来运作的时候,他就已经走反了。
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理解我所追求的“纯粹度”,你就会发现,它才是创新精神的体现,纯粹地就只是为了某些事件,某个技能本身,不为任何结果。
此时就跟老子的圣人状态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不管有没有结果,圣人就只沉浸在打磨一个极致的产品里面,当圣人沉浸在里面不断琢磨与研究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他这辈子所要的东西,因为这就是他的使命。
因此,你会发现,当我说“编码,修行与精进就是在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然后用这个信念来时刻驱动我们去前进”时,这个过程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才是驱动我们去创新的那股力量。
几年前,我在研究乔布斯的时候,我发现他也经常提这些东西,比如“完美理想主义精神”,他说他是一个“嬉皮士”,他的所有同事某种程度上都是“嬉皮士”。
乔布斯说,嬉皮士的那些疯狂的东西,确实是有些“闹”过了,但是嬉皮士真正重要的是背后挑战权威,挑战现实物质主义,挑战固化与默守成规的“叛逆”的创新精神,他们敢于走不同的路【独立思考】,敢于说不,而不是从云亦云【从众】,不向“名利”低头【跟进欲望】。
敢于追随梦想,就好比我现在,我已经完全不再看平台需求的,我的创作完全就是跟随我所琢磨的方向进行的,我时刻都在挑战把一切更细致的解开,以便让任何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效的执行出来。
纯粹度较高的时候,我甚至都不写文字,比如每天午休后喝茶的时候,完全是思维上的运作,此时,我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处于跟潜意识对话的状态,此时我修正及重构神经元网络的效率最高,我的所有最大的发现与灵感,就是这样突破的,而不是我坐在电脑前时的创作。
这就是真正的创新精神。
特别是当它结合到我的生活时,不为表达我的一个认识,表达为我的一股强烈的只想如此一般地去活着的情感,只要如此一般地去不断挑战的力量,是这股力量驱动着我。
这就是人生,你要把人生架构在这股力量之上。
匠心,梦想情怀与觉醒
《大脑觉醒》第18章节就是介绍“匠心思维”的,当我一系打通的时候,我发现所有这一切,都是同一回事,它们本质上,都是对抗来自动物脑固化本性的遮蔽,以便实现超越自我欲望,时刻觉醒般的活着。
此时的觉醒,不是一种人生策略,而是一种信仰与信念,它来自于我们长期的感知,编码与精进,所构建起来的心理表征,我们大脑里面那个通过大量持续的后天努力所构建起来的可以有效调节本能网络的新神经元网络,这个网络使得我们在每一次面临现实挑战的时候,可以突破自我欲望的遮蔽,去选择理想的那一面。
比如我最近就面临现实的考验,我原本相对稳定的自媒体收益出现很大的波动,以至于我不得不再次考虑一些新的创收方式,我此前的初步方案是“训练营或私人顾问”。
但是我今天在午休后喝茶时,我开始琢磨我的这两个方案的发心:“对标动物脑,对标纯粹度,对标我的信仰”,我突然间发现,我的初步方案是完全是为了自我利益的,而不是对“能量因果循环”负责,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动物脑方案。
于是,我开始根据能量信念,重新琢磨:“如何做,才是符合能量因果循环的?”,
我发现,不管是训练营还是私人顾问,如果我能够与对方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共同做一个天道事业,使得整体的能量流动起来,就能够符合这个原则。
因此,我确定私人顾问或许更符合这个定位,而且必须是有缘人,跟我有共同的人生信念,期待去创造一份对得起这辈子的事业。
我期待这样的有缘人。
这就是现实与梦想的博弈,正如我提到的大脑的信号原理:“自我神经元信号先于自他”,我的初步方案竟然完全是在其中的,直到我今天花了2个小时琢磨,才焕然大悟。
正如我每一次洗碗或拖地,大脑首先闪现我的辛苦汗水,然后出现惰性与不情愿的情感,此时如果不启动觉察,就会不自觉逃避,当我启动感知的时候,才发现自我又瞬间遮蔽了我。
这就是为什么马斯克的假设的道理所在:“任何时候,都要假设我是错的,然后用第一性原理去不断检验它,以追求让正确每天多一点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书中说:“动物脑就是一股强大的阻力,我们的每一次抉择,几乎都是在它里面的,在其中而不自知,直到我们启动自我怀疑程序,开始审视它”。
这就是我的《大脑觉醒》及星球打卡反思【特别是打卡怕】的第一目标,前文提到的所有那些人生理想状态,如梦想匠心与创新,都首先来自动物脑的强大笼罩。
我们修行,精进与编码的第一目标,就是动物脑。
因此,真正的自我颠覆,就是颠覆自我本性,怀疑自我,用第一性原理质疑自己的第一个行为。
我的真实例子解剖:现实背后的理想
几年前,我写作是为了收益,但是我发现,写作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问题,于是,我最早迭代出星球打卡反思,此时,这个项目是动物脑与前额叶理想的结合物,星球到现在,每月新加入的人,可能3-5人,如果是为了收益,已经完全没有动力了。
但是我发现,现在更新星球,看星球,是我最愉快的事情之一了,它是我所有事情里面,最有动力的了。
因为它给了我纯粹的力量,这种做完写完,就觉得很滋养,充实的感觉。
视频原本的发心,也是为了迎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至今做2了期,一期是去年年底,录了3个月左右,一期是最近新书上线后,录了1个多月,随后到现在,我就没录了。
视频可以输出一些要点,强化某个点,但是每录一期视频,从构思到录制,录完剪辑添加字幕,往往要2-3小时,它会分散心思,使得我无法专注在琢磨思维,我午休后宁愿把心思花在纯粹地琢磨意识上,也不愿意为了利益做这些无创造性的机械性工作。
因此,我录视频,并没有太大的动力。
新书上线后,我意识到大家只是读书一定也是无效的,无法真正实现改变自己的目标。
于是构思共读群,引导大家进行编码,说实话,这个群的最初发心,也是自私的,同时夹杂我理性时的理想,那个自他的能量信念时不时在背后发挥作用,它确实能够更有效的引导用户进行内化知识。
这件事,现在于我,也是较纯粹的,我也每天会乐在其中。
《大脑觉醒》能为我带来部分稿酬收入,但是它毕竟是小众文化,因此,我也不想对它抱以太多期待。
因为任何想要的信念,都会形成害怕得不到的担忧与焦虑,我早期不断查看排名榜形成对我的干扰,我现在还记忆犹深。
任何一点点欲望,都是动物脑实现自动化控制机体的开关。
我现在一心还是在写作上,我原本期待用1-2年的纯粹时间,来重新完全写一本新书,一本以我现在的水平,一气呵成的书,但是我迟迟无法开始,一方面家永远要占据我一半的时间,我不会把我的创作凌驾在家之上。
又或者说,即使我要写书,我每天午休后2小时的喝茶琢磨时光,是一定不会被中断的,因为这种纯粹的大信息量的整顿,是我真正实现质的变化的原因,纯粹性是我最高级别。
其次,自媒体部分,我依旧必须兼顾,我每周必须为此写2-3篇文章去发布,但是我要求文章必须具备深度,结果这部分几乎消耗我的大部分时间,但是这却是值得的,因为我每次都不是为了写而写,而是在前进,在不断地解开思维上更多细节性的东西。
又或者说,这件事,几年来,都夹杂着面包与理想,也正是在不断地感知这件事情背后的自我与自他的过程,使得我真正看懂大脑的信号特征,使得我可以在写的时候,让自他的比例更高些。
我很早就有线下培训与私人顾问这类发心了,现实与理想的发心都有。
我以前没有考虑,一方面我收入尚且稳定,一方面我知道这个项目的难度,比我此前任何一个都更具备挑战。
我一直都想增加收入,以便为我纯粹写书多争取些时间,我一直知道,自媒体迟早会不行的。
其次,正如星球与共读群,我曾经这样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最后的一天了,我还会做这两件事吗?”
我发现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这两件事情在我生命中的地位,当我做着的时候,我就得到了滋养。
最后,任何一件事情,都隐藏着动物脑,但是当我保持一直在质问时,理想【第一性原理:能量因果信念】就会将我引向正确的方向,培训与顾问同样是这个情况,正如我此刻,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我在整顿思绪,对标动物脑,对标以往的这些项目与能量因果循环的关系。
我在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审视自己的动机与欲望,并且在琢磨:“怎么做,才能让自我少些,才能不至于被束缚?”。
- 这个过程,就是在质问自我与自他,在形成我的能量信念。
- 质疑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实现反遮蔽,提升我的纯粹度的过程。
我发现,只有真正纯粹的,真正帮助到用户,发挥出该有价值,符合能量循环的,我才会有源源不断地力量投入其中,这些的项目,才会有生命力,当我找到这样的力量与项目来为之努力的时候,这对我来说是滋养的。
因此,在私心的背后,我也渴望挑战,或者这种面对面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传承我这几年来习得的那些精华的东西,让用户更快找到感觉。
但是我相当谨慎,因为任何事情,左一点就是动物脑,右一点就是自他,动物脑往往是我最大的首要难关,任何时候的粗心大意,我一定就是首先被遮蔽着的。
因此,这个项目,我不强求,我只找有缘人,而且合作方式,一定跟所有常规的培训是不同的。
- 这就是人生,它不呈现为完美的过程,而是恰恰相反。
- 在不完美中,不断的提升我们的纯粹度,实现对动物脑的挑战。
它跟我们的自我感觉完全相反,因为我们会觉得自己更多的是正确的,而不是马斯克所说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错的”。
我总是在动物脑的遮蔽下,主导着做一些事情,然后开始发现它的遮蔽模式,开始编码它,看清它,然后跳出来,如此一般逐渐看清了自我与自他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我越来越坚定的能量因果循环信念。
这就是人生,我们的信仰与信念,就是在不断地经历与整顿中,完善与提升的,而我之所以能够快速完成整个体系的构建,形成我的人生信念与使命感,在于近5年来,我几乎都全身心在做这件事情。
特别是近2年的全面实修,使得我完全质的飞跃。
信仰,信念的形成过程
信仰背后核心的东西,是力量与能量。
我经常说人生要根据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来设计,要用能量来引导人生,于是就会有人觉得这些说法很神秘,但是在我前文描述的所有这些项目或例子中,你会发现,背后都是能量在主导着,我们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背后都是能量在控制着:
- 一股是动物脑的自我力量;
- 另一股是超越自我信号后的自他力量;
几乎在每一个项目,都可以看到自我与自他的身影,正如我不断重申的:“自我+自他 =100%”,在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行为中,自我高了,自他就少了;
而且默认情况下,自我占比99.99%,当我在不断地进行这个琢磨与解构的过程时,就是在降低自我,提升自他,此时就表达为自他的比例慢慢提升,表达为我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越来越强烈的,表达为我做事情的动物性自我欲望少了,项目的纯粹度越来越高了。
当自他与纯粹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境界,此时大脑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就完全是充满价值感与喜悦感的,此时驱动大脑做事的,是感恩回报的主动力量,而不是动物脑的害怕得不到。
达到这个状态时,我最大的福气在于我得到的时刻宁静而没有焦虑的心境。
那么这个过程的核心,它不是知识或理论上的,而是我的真实生活与生命,我前文简单描述的这段文字,几乎就是我近5年来做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博弈,不断地在构建我对自我与自他的认识【感觉与感知后所形成的认识,而不是知识层面的】。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