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务虚谈教育,创新,主动思考【原6000】关于3的教学
教育方向一直在变,这让很多父母手足无措,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双减前,很多父母让孩子上培训班,并不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学到东西,但是上了培训班,父母们就会安心”。
现在双减了,不给报培训班了,父母们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焦虑与困惑:
- “孩子每天就学那么点,行吗?”;
- “孩子每天回家没事,各种玩,甚至沉迷手机,视频,电视,担忧啊”;
- “还是有些家庭在偷偷补习,我该怎么办?”;
双减后,父母们更多焦虑了,为什么?
有一个很奇怪的心理现象,即人心向往“可控与稳定”,排斥拒绝“变”,这是正常人性,但是我们为了内心安定,不管我们如何找到一个理由或说法,我们都必须让自己坚信:“现在孩子的教育是在我的把控之下的,我确信没问题,确信孩子未来可以混得好”。
这就是“花钱补习买心安”的现象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现在如何来获得心安?
请注意,不管现实怎样,我们追求的,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真正培养孩子,我们追求的就是“心安”,我们必须让自己心安,否则就会一直焦虑担忧,坐立不安。
因此,背后的根本是“焦虑感”。
4年前,我们给橙子选择了华德福教育,背后驱动我们的,也是焦虑感,因为我们自己都在传统教育里面待过,因此,我们非常清晰这个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给到橙子一种新的教育。
说实话,我们并不是很清晰华德福到底能给到橙子什么不一样的教育,但是起码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不能去。
今天,传统教育一直在变,因为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传统教育下出来的大学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相比其他国家,我们的学生缺乏探索的激情,探索创新能力,据说我们的邻国日本新世纪以来,每年一个诺贝尔奖,而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却一个都没有,问题到底出在哪?
钱学森之问:“花了那么多钱,为什么出不了拔尖人才?”;
这是双减的背景,世界在变,时代在变,而很显然,我们的教育落后了,传统教育的大量“输出”,无比残酷地验证了这个现实,而这里的代价,就是无数的那些人的人生。
难道,现在的华德福教育,就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
或者这样说,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生?
我借如下的这个例子来探讨问题,辅助大家理解:
一种真正让大脑生长的教育
如下这一段摘自某华德福老师的教学分享:
这是关于主课如何教授数字“3”的分享,实际上,还有其他音乐课,英语课,塑形课和优律司美课等辅课,也都会围绕3来教学,这就是主题课,围绕一个核心从各个层面感知它:
我们都说要学习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从而可以相对客观整体地看到它真实的样子。在教育当中,“看见”就如同海上的灯塔一般重要,只有“看见”了才知道方向在哪,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我记得几个月前,橙子在学习到这些数字时,他的家庭作业就是找这些数字,我当时就当好玩,跟他一起找,他找到“实物”后,会带去学校,当“交作业”。
比如找6的时候,我们想到了蜂窝的形状,但是家里没有,于是在家里找到了一支铅笔,还有所有6条边的螺丝帽,内6角工具,由于我经常会做一些家里的修修补补,比如在院子里面装篮球框,要钻墙,然后用膨胀螺母固定篮球框,有几次安装好了后,但是经过篮球的多次撞击,螺母竟然松了,后来我在加固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螺母帽是4角的,那么会经常拧不到。
于是我当时还演示给橙子,说我明白了为什么螺母帽要6角的,因为当时恰好橙子也在执行这个作业,于是,我还反问了他:“想想为什么螺丝帽不是4角的”。
我当时还反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内六角工具不是4角的”,我才意识到原来是为了更固定与受力。
我简单跟橙子讲了一下,但是他似乎不是很懂,也不是很感兴趣,于是不了了之,这是我当时一种无意识引导橙子的方式,在生活里面学习。
之所以无意识在于,我并非非常有目的有意识地在引导,只是刚好碰到,顺带引导,因为我刚好意识到它是一些设计上的原理,于是我想让橙子也知道下,这些东西不是随便就这样设计出来的,而是有原理的。
当时还在找7,橙子说:“爸爸,家里有什么东西跟7有关的,我要找出来当作业”,我当时想到了可见光的7种颜色,被妻子指责说:“要具象些的,抽象的超出孩子理解的”。
对于7,我实际上还有一些感慨与想法,但是确实还无法与橙子讲,比如人类短时记忆的7个数字,也就是我们瞬间的记忆可以记住7个,多了就会忘记,这跟我们的潜意识7个线程有一定的关系,还有我们的一周7天,它跟地球绕太阳的循环一定有关系,甚至人的14岁及21岁这两个关键期的理性逻辑一个萌芽一个成熟,也有密切关系,但是这些还超出橙子的理解,但是大一些的孩子,这些思索与探索一定是有意义的,因为一切都是关联的,我们如何把其中的逻辑或前因后果给找出来,这是考验一个人的追究能力的。
而这就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创新的前提:保有孩子的好奇心
当时橙子执行这个作业时,我还没有达到目前认知深度,因此,我当时更多的只是配合橙子完成一下作业,顺带无意识地引导橙子。
这种无意识体现在,我或者说橙子,花在这个主题的时间仅仅就是那么一会而已,而没有作过多的延伸与延展,就像是正常地聊天一样,聊完这个主题,大家于是就赶快切入下一个话题了,比如橙子最近被他的生日及生日礼物劫持,他只要空下来,就会在纠结要我们给他买什么礼物,或者是看他的奥特曼卡。
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现在化的东西,是不利于一个人内心的宁静的,这种外界的吸引,导致我们的注意力资源被过度稀释,不仅孩子如此,作为父亲的我,大脑时刻也都在琢磨我的那些东西。
于是,在这件事情上,我始终没能用心地有意识地去引导橙子去探索,至少,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这种引导的重要性在哪里。
比如关于3,为什么会有早中晚【上午下午晚上】和一日三餐,那么它跟地球的自转有关,但是有必要跟一个7岁的孩子讲这些吗?
比如关于2,白天与黑夜,我曾经陪橙子睡觉时的睡前聊天,他就会很有兴趣的听我讲宇宙,我给他比划太阳系模型,于是,橙子现在非常清晰地知道,当我们是白天的时候,那么地球对面美国【大概】是黑夜,反过来则我们是黑夜。
我并非急于教橙子知识,我的主要目的是给他一个好奇感与神秘感,橙子是完全坚信,他肚子里面是有无数的小精灵的,并且这个宇宙也是有外星人的,甚至是他现在特别喜欢的奥特曼卡片,我会跟他说,这些外星怪兽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因为我们的宇宙无比的庞大,什么可能都会存在,而要探明这些问题,就有待这些后辈们去探索。
就像《海贼王》路飞坚信大海的某处有世界级宝藏一样,那个目标不断地吸引他上路,不管有多少风雨与阻难。
这个时期的孩子理性逻辑还不成熟,但是孩子天然具备好奇心,感知力,观察力与简单的因果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学习,不是坐在教室里面演算1+1,而是在生活里面琢磨:
- “为什么1+1可以等于3?”;
- “为什么家庭的基本结构是3,爸爸,妈妈,孩子”;
当然,这种琢磨,不是为了让孩子去理性分析,而是试图让孩子去感知背后的能量,感知一切的神秘性,激发好奇心与兴趣。
在付出汗水后感知
在橙子的教育上,我有一个原则,就是经常会跟他一起“咀嚼”我们一起读过的故事,做过的项目,但是我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特别用心,对故事或项目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比较好的引导橙子去发散思维,去感知与想象。
比如在家务上,有3件事情是橙子必须做的,每个月3次洗碗,每周负责拖三楼他所玩耍的区域,每天洗他自己的祙子,当然还包括大量大大小小的家务;
我曾经写文详细分析过这些家务的深刻意义,其中最主要的点在于,家是需要家里面的每一分子共同来呵护的,这样共同体才会和谐与高效。
我曾经对一个家长表示,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我自己做,瞬间就好了,但是当邀请孩子来共同做的时候,“磨嘴”说服他来做就已经消耗不少时间,还要花心思关注一下他做得如何,其次,问题不在于他是否真的帮忙做了多少活,而在于,我要让他知道并且感知到,这是家,如果每个人都出一份力,那么家会更温馨。
自己用双手付出了汗水,然后去感知辛苦,此时,他的大脑就知道原来“食物是来自不易”的,原来爸爸每天洗碗也是不容易的。
有了这些劳动,我希望橙子吃饭唱感恩歌的时候,不再是嘻嘻哈哈的,而是知道背后的汗水的,橙子现在确实知道,但是孩子的天性还是嘻哈,但这已经不是重点了,当他需要这些汗水来激发能量的时候,他已经有了。
感知汗水,感知能量,感知价值,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教育橙子的重中之重,对任何东西的价值感知。
感知汗水,同理他人,相互扶持
比如橙子很早就开始管理自己的零钱了,我们以前会担心,他有了自由权,会不会乱花他的钱,他确实一开始乱花,但是他很快就知道,如果乱花钱,零钱很快就没了,于是他开始知道要把钱留着,去购买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因此也知道要“赚零花钱”,除了我们每天会固定给他1元钱,他还通过收集我们网购后的纸皮,每个月可能赚到10元。
于是,他就有了“钱是珍惜,钱不能乱花”的概念,于是他自己的零钱罐总是满的,他不会乱钱,他也因此总是借节日如儿童儿,圣诞节或生日来要求爸爸妈妈买那些他特别想要的“大件礼物”,因此这些节日是父母的爱,而平时他自己想要购买什么,就得用自己的零花钱。
有了零花钱,母亲节父亲节及我们的生日,他会用他的零花钱给我们买礼物,而且相当大方,他说:“爸爸,我给你买130元的酒,那你要给我买130元的电动玩具车”。
实际上,他自己的零花钱也就几百钱,这130是相当大的比例了,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给我送礼物时的喜悦,去年他送我一双鞋子,而我后续会经常“念叨”:“这是儿子送的礼物”。
爱的情感并不神秘,当它体现为“我为了你而用心用力,你为了我而用心用力”时,他就能滋养人,这种感觉可以驱动我们去生活,去克服惰性与困难,这股力量并不虚无,它几乎就跟汽车的汽油一样真实。
创新的2个条件
讲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应该是双减后未来长期的教育重点。
那么,创新首先涉及到一个深刻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是被什么驱动着的,如果我们是为了名利等外在的东西,那么它一定是阻碍创新的。
反过来,能够驱动我们创新的力量,一定就是我前文这些短小例子中呈现出来的能量,当然,这些只是一个人一生中极小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心量时,那么,他就具备了前进探索与琢磨的动力,这是第一前提,一个缺乏想要创造奇迹的动力的人,是一定无法在创新这条路走下去的,因为这是一种极其艰难同时又必须面对极多阻力之路。
这就是创新的前提条件,而这几乎就是我整个体系的核心,为我们的人生寻找到足够的力量。
创新的第2个条件,就是类似于开头以“3”为延展的教育。
我前文提到,我以前的引导是无意识的,它导致的结果是“不具备广度与深度”。
橙子快8岁生日了,我让他提出3个礼物选项供我考虑,他说最想要的是奥特曼卡片,其他电动遥控车,最后是乐高;
我在想:“这几个东西,哪一个是我可以跟他一起持续发酵或咀嚼的”,他集到现在已经有2大本奥特曼卡片了,但是他觉得还不够,而这些卡片,我几乎无法融入他的世界。
对于乐高,他也是拼完,过了兴头后,就收藏起来了。
他小时候有过遥控车,近几年没有,而他之所以想要购买,是因为前段时间他的一个同学有,橙子觉得很好玩。
前段时间,我的macbook坏了时,当时他跟我一起拆机,我跟他大概讲解了cpu,内存和风扇,我说:“任何一个电器,电脑或手机,包括你喜欢的那些奥特曼,它的最核心部位就是这个中央处理器,所有的指令都是通过它的传承,它就类似于人的大脑”。
当然,我讲这些,我自己也并非专业,我只是想让橙子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知道原来连奥特曼也可以被制造出来的,而且在背后发挥着指令的东西是芯片。
这一切,就是为了激发他的“好奇心”。
于是,我在想,这些礼物,有哪个是更符合这个特征的,最起码是我可以跟他共同琢磨的,相对来说,遥控车更适合,而且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现在除了遥控,还可以手控与感应了,没想到科技又进步了,而这些技术已经普及到玩具车里面了。
这就是我培养橙子的原则,我只是大概知道这些东西背后的一些原理,但是为了引导橙子,我会去搜索相关知识,查阅资料,然后结合我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跟橙子共同“琢磨”。
这就是创新的第2个要点:“琢磨力”。
琢磨力:主动思考激发大脑潜能
琢磨力是一个对创新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能力,比如还是以3为主题的发散思维的教学,在我看来,前文罗列出来的那些,远远不够,远远达不到能够创新的训练与引导。
我之所以一直在强调此前的“无意识”,是因为我现在深刻地知道:“有意识”地全面引导,对于一个人的大脑发育来说,是决定性的。
任何时候,每一次通过自己大脑琢磨到的现象或感知,都是大脑神经元在长出突触的过程。
比如以3为主题,那么它在我们大脑里面是一条主神经元【主路径】,链接到“家”的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孩子】这个共同体基本单元时,那么它可以产生很多深刻的东西。
比如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为什么这样的结构是最稳固,效率最高的?它可以类似类推到中子质子与电子这样的关系上,所有能够组成
用户H打卡反思了如下内容
今天夜班白天有空陪孩子,上午带他去公园捞鱼,玩得比较开心!下午告诉他要去写作业了,他放下手机很不开心地走到书桌前,看他带着情绪我还是跟过去坐在他旁边。他压根就不想写,因为疫情学校不能开课,老师明天布置作业,可是我看他都没写就告诉他开学老师要检查的,这时候他直接就哭了。我安静地陪了10分钟后开始说他了“这么多天的作业你自己不安排好,你看姐姐的作业比你多、还要上网课,你只有作业都没做完”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也知道是不对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说了他,我只好跟他说我去给你准备吃的,你不想写现在就不要写。我直接去了厨房,我只能等他心情平复了再跟他聊这些问题。
小务虚
一切都是大脑说了算,如果孩子的大脑无法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即使他拿起书本,也是记不住的,大脑也会很痛苦,但是迫于外在压力,他也只能被动式地看着。
最大的风险是,他会越来越对这种读书方式失去兴趣,一旦一个人对知识失去了兴趣,这是最麻烦的。
我更倾向于这样认为,既然孩子喜欢看手机,那就从看手机的内容里面去挖掘有价值的知识,这是难的,但值得尝试。
我的观点是,生活一切都有价值,都有智慧,都可以学习,不管是什么,只要大脑是启动的,有兴趣的。
对于书本,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一定要以探索知识引导为基本出发点,一定要找到学习的乐趣,可以尝试用项目来驱动他去学习知识,而不是学习了知识,不知道知识要用来干嘛。
最后,养育是难的,也是父母修行的契机,如何做到没有情绪地与孩子沟通,这是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我发现一个更核心的东西,即孩子一定会有各种所谓的“沉浸”,比如橙子现在特别喜欢奥特曼卡片,各种要求,跟伙伴同学各种交流,
对于孩子的这些爱好,如果父母能够适当放手,让他玩够,同时能够不带任何评判眼光平等地与孩子沟通,那么孩子迟早玩够了会出来,
反而是越压制,孩子反而有可能产生越要的心理;越要求他读书,他也反而产生越不读的心理,这是普遍现象
【吃饭是一种责任】
橙子早上说他不喝藕粉了,他前面几天很喜欢,几次后就不喝了,我说:”小精灵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每个小精灵需要的都不一样,他们在你肚子里等着呢“。
”吃不到,他们会抗议的,他们抗议会向你发出信号,比如生病,还有你的嘴巴溃疡,所以你要照顾好他们“。
”他们现在有没有在向你抗议呢?要用心地去感受“【人不舒服就是在抗议】;
然后他就吃了几口;
我把吃饭,吃各种营养的理由,变成了照顾他肚子里面的不同小精灵的责任,这对任何人都一样,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身体负责,还包括均衡的饮食,节奏的生活与运动等等,
照顾好我们的身体,身体才能支撑我们去追求梦想。
对比现在很多父母,几乎是在求孩子吃饭,甚至还以此来谈条件【用奖励来让孩子吃饭】,本末倒置。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