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所有经历【接纳无常】意外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把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的答案定义为:“人生就是为了经历后的觉察”,也就是说,对人生来说,什么样的经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后,是否有去觉察。

于是,这样的人生观就有2个重点:

  • 一个就是我们不排斥或抗拒任何经历,任何经历都是可接受与可接纳的;
  • 第二个就是在第一点的前提下,也就是在接纳所有经历的前提下,去觉察经历;

因此,这样的人生观,最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接纳所有经历,特别是接纳所有那些我们所抗拒的经历,因为如果我们不接纳,我们就会产生情绪,从而就会卡在情绪里面而失去了觉察。

请注意,接纳所有经历不代表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去做,接纳所有经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消作用于我们恐惧中心的所有负面情绪,从而使得我们不会被情绪控制着

于是,如果第一点不成立,第二点也就几乎不太可能进行,因此如果我们已经是局中人,正如在下棋的紧张时刻,已经成为那个神经紧绷的局中人,那么他就一定无法在这个时候,进入旁观者的觉察状态。

于是,有一位读者在看了我这篇文章后问:“是“经历后的觉察”?还是“经历中的觉察”?”。

而我的答案是,我们一定无法处在局中人状态时保持觉察,因为只要我们是局中人,前额叶的觉察能力,就已经被动物脑当下的情绪征用了,此时要切换到旁观者的觉察状态,那么就一定要中断局中人的状态,此时就叫“中断经历”,中断情绪或中断自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经历的时候,一定无法保持觉察的,而我所介绍的觉察的高级状态,就是在经历的时候,中断情绪【经历】,从而快速的切换到旁观者的觉察状态,觉察完后,很快又进入局中人的状态。

因此,这种人生观的状态就是:局中人–产生情绪–中断情绪–开始觉察【成为旁观者】–切回局中人–情绪得到控制,更为清晰的知道如何面对一切。

这就是觉察思维里面的一个最难的状态,它意味着我们要具备可以从动物脑中抽离出来的能力。

  •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中断吃饭的快感,停下来,觉察;
  • 又或者,我们在跟对方争论一个话题时,突然停下来,觉察;

而所有这些的难点就在于,中断当下的情绪,而要中断当下的情绪,关键就在于接纳当下的事件,在于我们预先的心理接纳准备。

接纳所有经历【接纳无常】

比如我出差北京回广州时,飞机是下午4点半的,但是当我2点去买机场巴士的票时,售票员说:“北京的交通,去到机场要90分钟左右,3点半到机场,你4点半的飞机,来得及吗?”

对方这么一说后,我就开始着急了,开始有些后悔怎么刚才不早些过来,反正不也是没事在闲逛吗,于是,我带着焦虑之心上了机场大巴,一路上,一直在关注路况,期待司机开快些。

  • 当大巴因为红灯停下来时,我的焦虑感就变得强烈;
  • 当司机在中途停了2个站时,我也在期待快点关门出发;

我觉察到了这股非常大的情绪,它使得我很紧张,于是,我开始为这股紧张找出路,

我在这次经历出发前,我曾告诉过自己:“出现任何意外情况,我都随时准备接纳”。

于是,我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如果真赶不上飞机,我要如何改签,我甚至做好了在机场过夜的准备。

不管发生任何意外,我做好了面对的准备,我不排斥任何意外。

但是如果为意外而如此担忧,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反而会调动我们在丛林时代的战逃反应的本性。

因此,预先准备接纳所有“无常”的心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当不可抗拒的意外发生时,我们不会紧张得手足无措,甚至焦虑到坐立不安。

几乎我们的所有“特别想要的念头”都会立即产生害怕得不到这个念头的恐惧,而我们的大脑应对这类恐惧的机制,就是我们在丛林时代面对猛兽的袭击时的本能,所以我们会紧张到“头脑空白”,语无论次,失眠甚至神经错乱。

这样一准备与琢磨后,我的情绪开始缓和下来了,不再那么紧张了,加上当时是下午2点,交通状况良好,于是,60分钟就到了机场了,足足比售票员和司机报的时间快了30分钟。

  • 原本,我预留了2个半小时,根据我上次去市区的经验是够的,而我当时的经验是中午的交通情况;
  • 售票员与司机有他们的立场,他们宁愿报多不报少,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是否随时会塞车,如果我的时间点再往后推迟2-3小时,那么他们的经验应该就是对的。

当我做好了接纳意外的心理准备时,紧张的情绪就下降了,于是,我开始可以跳出来觉察,并且为这个意外事件如果真的发现做好进一步的备用方案,正如我在前文说的,什么经历都可以接受,关键是要在经历的时候,保持觉察。

只要我能够及时觉察,就说明我能够跳出来观察经历本身,而不是沉浸在经历的情绪里面而不自知。

这就是觉察的妙处,只要我们开始觉察,我们立即可以跳出当下的情绪。而这里的原理是动物脑与前额叶的特征决定的,详情请查阅《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

因此,接纳所有经历更准确地说要接纳无常,用大脑的话来说,叫接纳所有与我们的念头相违背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掉动物脑对我们的干扰与控制,这是所有一切的前提。

不确定性

在跟W聊天时,他跟我讲了他关于不确定性原理的感悟,他说:“要为人生的30%的事件预留不确定性”,因为就会有很多事情,原本都按预期发展,但是突然发生变故,比如谈好的书,都快出版了,但是突然间项目就中止了。

我想了一下他所指的“不确定性”,才意识到跟我以前文章中所说的“对立面思维”是同一回事,跟我本文所讲的接纳所有经历也是同一回事。

我说:“我在来北京之前,就做好接纳任何意外的心理准备了”。

比如,我可能对出书还是有些许现实期待的,但是我完全可能接受不出书的意外,对我来说,结果不是我的目的,而创作出最“精致”的文章以及这股背后的精神,才是我唯一的标准。

即使我还是需要基本的物质来保障我的生活,但是我也绝不强求这些物质,创作能带来收益,这是正常的能量流动的结果,但它不应该是我创作的目的。

一旦我坚持创作就是要为了出书及书所能带来的收益,那么,这个想要的念头,就会转变成一股驱动力,于是,如果我的念头如此强烈,那么我在跟T见面时,我就不可能如此从容,因为我几乎不关系书的任何结果,我只关注如何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因此,所有一切的核心就是接纳所有那些我们害怕的东西,接纳所有与你的念头相违背的“对立面”,接纳意外与无常,为所有的事情预留不确定性的人生态度。

那么,这样做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把我们从恐惧中心的杏仁核的劫持中解脱出来,请一定不要小心动物脑的自我欲望的力量,因为这股力量,正是底层能量统治一切万物的手段。

你可以有欲望,有念头,但是一旦你产生一个欲望或念头的时候,请密切关注这个念头给你所造成的种种情绪,以及它对你的控制。

本文所讲的所有的道理对你都将无效,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你不断地去经历,不断地产生自我欲望与念头,然后不断地卡在这些自我里面,直至你给人生或身边的家人与朋友造成大量的痛苦,此时,你就会意识到我这边文章的力量。

因为你只有从动物脑的情绪层面检验了这些道理,获得切身的教训与痛苦的经历,由这些痛苦的经历所形成的力量,就可以推动你去行动与改变。

这就是人生的一个最真实的真相,所有的道理都无法改变你的行为,只有真实的痛苦的经历所形成的那股痛感,才能形成你行为的力量。

而且这里最麻烦的点还在于,在你有强大的意愿想要去改变时,你得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编码一切经历,编码所有动物脑的本能,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行为体系。

因此,这篇文章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人生不是思维或道理的结果,人生不在于你学了多少知识,看了多少书,而在于你经历了多少事情,并且把这些经历整顿编码形成你的有效的人生观。

因此,编码经历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追问当下的意义

我一直会问,这趟北京之行的意义在哪?

或者这样说,我现在做每一件事,只要我能够从当下抽出来,我就会问当下的意义,这样一问后,我就会开始去觉察。

对我的大脑来说,我现在的创作可以让它感觉到快感与价值感,因此,当我处在其他经历时,我就会问值不值,因为如果答案是不值得,那么我们立即就想要逃离那个不值得的当下。

说起这次北京之行的目的,我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又或许说,我并不想对这次出差抱有任何期待,因为期待就是念头,一旦有了念头,就会害怕念头实现不了,我们的所有焦虑感与怕这怕那,就是因为念头的结果。

但是我还是能觉察到,我是有现实的念头与期待的,因为我现在的收益百家占了大头,因此,我对这次与他们家主编W的见面还是有所幻想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如W所说的:“不用感谢他,大家是抱团取暖”。

这是所有情怀,匠心与梦想最难的槛,一个空着肚子的人,如果还谈情怀与梦想,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只想强调一个事,我们面对的念头与本能永远是超乎我们想像的。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笼罩在它里面,不自觉地担忧,不自觉的害怕。

因此,我树立了另外一个本能,那就是时刻追问当下的意义。

北京之行如果我是为了利益,那么我此刻应该相应低落,因为我就没有得到什么利益,我跟W只是聊了一些人生观与家庭的话题,聊了一下书名,期间他还跑回去开了一小时的会议,晚饭正如我所期待的,体验一下百度的员工食堂。

吃完饭8点,W就赶回家了,家里的小宝宝在等他。

聊天时,W回去开会议的那个空档期,我在百度科技园里边散步边反思,我意识到了我刚才说太多了,因为抢话题也是自我想要强大的表现,于是我决定一会再见面时,只提问不发表意见。

这个反思与决定,让我在随后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里面,了解了W的更多信息。

我说:“上一份创业后2年异常难,但是为了自由,我没有去找工作”。

W说:“工作是可以的,它跟自由并不冲突,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就相当自由,并不会被束缚着”。

我没有再争论下去,说:“我也不排斥工作,只是没有碰到我想要的那种自由的工作”。

整个会谈期间,W的语速非常快,走路也非常快,他说聊天时看手机不礼貌,但还是会时不时看一下,说工作上还是有些东西要盯着。

W吃完饭后就匆匆地赶回去了,我能感觉到家对他的吸引力,又或者是来自家的压力。

聊天的时候,W抛出了好几个人生疑问,但是每个话题,他都是草草抛出,然后很快又切入下个话题,又或者是被事情打断。

这就是我所指的自由的含义,W背后有很多东西在推着他,使得他的走得很快,想得也很仓促,我跟他的谈话时间,加起来,估计就2小时吧,但是此刻我写这篇回顾与解剖,也花了2小时。

他对人生的很多问题表达出了明显的兴趣感与疑惑感,但是跟他接触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会迷茫,我过去十几年,拼命找答案的人生过程,也正是这种状态的体现,我们的现实的背后所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正在使得我们不得不拼命狂奔【比如走得很快,说得很也很,做事也很仓促,同时是无意识的】。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