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不断提升觉察度的过程
能够让我们真正对接到能量的,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觉察,而且还必须是有效的觉察,也就是能够真正感知到能量,产生相应的情感与力量感,特别是这种感知与觉察,它必须是像旁观者一样,是处在“外面”觉察,而不是“在其中”。
比如,当我们下棋的时候,局中人是不知道自己紧张了的,当我们在经历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自己产生情绪了的,只要我们产生了情绪,我们就是“不自知”。
因此,只有一个状态可以有效感知,那就是中断情绪,从局中人角色切换到旁观者角色,但是这是一个不太可能的状态。
我借如下的几个日常生活记录,来呈现这个思维的一些特征。
其中会涉及到我以前大量提及到的一些思维工具如:事先编码,实时觉察与中断情绪等。
04月09周六
21点08记录
一整天都在楼下忙,现在21点,妻子带橙子去二楼睡觉了,我终于可以上到三楼,开始记录或创作了。
今天早上起来就接到核检的通知了,这是今年来,广州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筛查,此前更多的是在新闻上远观,没什么感觉与情绪。
当它来到我身边时,它是一个意外。
我们计划下午要包玉米胡萝卜肉饺子,于是一家人早上就去市场买菜,顺便”囤点货“。
回到家开始切肉,剁肉,削胡萝卜,剁碎,妻子则拨玉米。
中断情绪的“程序”
11点出去村里排队核酸检查,我以为不会很久,结果人还蛮多,排队用了40分钟,我开始觉察到我有些不耐烦,想要逃离排队的情感。
这个负面情绪源自于我出发前的念头:“以为很快就可以检测完”。
结果是,现实与念头想违背。
此时人会不自觉开始抱怨,当时我开始拿起手机,记录如截图。
如上这段文字,是我当时排队30分钟后,在情绪中时,拿起手机开始记录的,此时就是从“局中人开始切换到旁观者”的状态,它非常难,而我之所以可以做到,在于我最近大量密集地使用这种方式来辅助自己“切断局中人的情绪”,跳出来观察自己。
如果我无法拿起手机记录,我一定就在继续沉浸在抱怨与烦躁的情绪中,完全卡在里面出不来。
但是这是一个现场记录,环境嘈杂,我无法把整个内心对话给记录下来,只是跳跃式的记录,特别是我调用了上一次核检时编码过的内容,事先编码的优点是,每一次的有效编码,都可以成为下一次快速调节时的内容。
觉察后,我跳出了烦躁情绪,开始可以安静地等待了。
因此,实时觉察一定意味着中断情绪,它一定必须配合一个有效的“程序”或“仪式”,比如,在事发产生情绪当时,我拿起手机,打开记录本,开始记录。
比如我跟妻子吵架,吵得越来越凶猛的时候,如果我能够成功拿起手机记录,中断情绪的概率就非常高,否则我会一直笼罩在里面。
小时候看“一休哥”,他琢磨事情的时候,会有一个“打坐”的范式,此时,不管生活发生到哪一步,他就是要定下来打坐,这就是一种中断情绪的方式,中断动物脑的本能自动化进程。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形成自己的中断方式,而它的难点在于,我们面对的是“动物脑的本能与本性”,环境中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中断我们的觉察。
我有一个结论:“当我们进入环境的时候,不是我们引导环境,而是环境在主导我们”。
继续当天的记录
回来后,吃午餐,午休,然后开始喝茶,橙子则坐在我边上玩,我试图边喝茶边觉察,但是似乎有难度。
- 16点送了橙子去同学家玩,我回来跟妻子一起包饺子;
- 18点我跟妻子吃晚饭,橙子在同学家吃;
- 19点,我溜知了出去,顺便接橙子回家。
- 然后就是轮流洗澡,进入睡觉前的节奏。
- 21点,妻子橙子上二楼,我收拾完首尾,定时第二天早餐的粥【准备很早去打网球】。然后上到三楼。
表面上,我上到三楼后,才是工作与事业状态,但是在我今天的任何一个节点,只要我启动了觉察模式,我就进入了”创作“状态,进入了我给自己设定的想要状态,这是一个有觉知,有觉察的状态,正如我在核酸检查排队时,觉察到情绪后开启的”觉察与编码“模式,而我还瞬间调用了此前编码过的内容,调节情绪,这就是事先编码的功劳。
每一次编码,都在造福下一次。
大体上,一天下来,觉察所占的比例依旧是有限的,但是随着我日复一日地在生活里面践行觉察思维,这个比例在不断提升。
我曾表达过:“人生,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提升境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觉察度”,它就是我现在一直在追求的,不断提升做任何事情的纯粹度。
这是前面一个作业 【提升觉察的比例】的应用【我此前在知识星球曾经布置的一个作业: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提升觉察的比例】
04月11,14点52分记录【颠覆人生观】
午休睡醒喝茶中,一开始头脑昏昏沉沉的,还没有醒过来,不想觉察,想随便看手机,如微信,新闻或者小务虚的公众号后台。
妻子问想不想吃艾糍,于是吃了两个,下午茶,我很少有这样的生活或需求,但是面对食物,我还是点头了。
刚送橙子去同学家,600米这样子,橙子不愿意走,要我骑电动车,我说顺便遛一下知了,他才同意走路。
然后我跟知了走回来,晚上接橙子我还会遛着知了去回,如果没有知了,我估计不会如此坚定地走路,回来的时候在一棵树下,看到2位老人坐在树下乘凉,是体重严重超标的人。
看《人生7年》的一个感慨是,上了年纪之后,有些人的体型越来越庞大,肥胖,而这些人往往就是那些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
布鲁斯在63岁时说,最大的担忧就是因为肥胖导致的疾病。
反倒是像neil这样的人,一直在奔波着,因此他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我的父母现在也是60多岁了,退休在家,他们那一代人没有养老金,因此现在还是会打点零工或农活储备点养老金。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必须努力着干活,其实往往是好事。
而我们所期待地像别人一样,吃饱饭然后就坐着乘凉的养老方式,恰恰是快速步入坟墓的方式。
我的母亲以前做卖猪肉生意时从早忙到晚上,晚上回到家才能电视剧,她曾经多次向我表达:“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候可以不卖肉了,整天坐着看电视”。
我经常会编码:
- “我们所认为的好的,有时候往往正是坏的”;
- “而坏的,往往正是好的”;
这应该才是人生的真相。
真正的觉察或反思,往往就是如此的颠覆我们的人生观,如果你的冥想或修行,没有颠覆自己的三观,就说明你在无效用功。
0412【日常觉察】神经紧张的环境
10点15分【实时记录】
第二次核检中,人不多,妻子他们已经检测完了【他们去买菜,回来的路上发现排队人少,就检测了,然后通知我过去】。
这次心态还好,刚刚到,没排多久,同时也有心理准备【认为该等就等,比我辛苦的人多着呢】。
发现人处在一个人多吵杂环境时,神经会不自觉紧张,待久了人会烦躁,上次排队40分钟,妻子晚上一直头疼。
12点38分【实时记录】
这次核检10分钟就搞定了,检查完后还有时间一家人去徒步。
这次时间很短,但是我却感知到了现场的能量与压力,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人群的吵杂声,孩子的打闹声和宣传声。
我的内心比橙子还多了许多顾虑与担忧,我会注意排队间隔,仿佛人群中,空气中弥漫着威胁与风险。
我的感知中还有大量的志愿者,特别是那些在检测的医务人员,他们表面全副武装,但是内心时刻都是紧绷的,这些人应该是最辛苦的。
这种环境呆久了,头疼应该是很正常的。
不过经过上次的再次编码,我这次就很从容。
这就是觉察的魅力,它让我处在外面观看,而不是在里面焦虑不安。
20点42分【实时记录】
忙完上到三楼,开始进入我自己的世界,整个下午,我几乎都跟家人在一起,午休后喝茶1个多小时,橙子就在身边,一直到16点多,一家人就去村里的广场运动,玩轮滑,妻子溜知了。
17:30回来吃晚饭,然后就各种家务首尾,期间只要我空下来,我都会尝试进入觉察状态,或者拿起手机记录,或者拿起毛笔琢磨【借写毛笔,实际上在思索】,这些琢磨随时会被中断,因为我处在家里面,而我也习惯了。
因此,真正是我自己时间的,就是上到三楼,进入此时这种纯粹的觉察,没有任何干扰,也不会被任何“意外”中断。
今天是周二,妻子橙子在家的第二天【因疫情停课】,我创作的时间表面上少了,但是正因为少了,我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创作。
上午,我就从8点一直工作到10点,效率极高【当时妻子橙子带知了出去徒步了,我计划着专注写一文章,下午可以更纯粹的陪家人】。
果然,10点后到晚上的20点43分,我完全放下自己的东西,纯粹地在家里面【当自我的事情忙完时,内心就可以很宁静地陪家人,做家务】。
正如我在上一期觉察后的结论:
- 时间少了,但是我的产出并没有少,反而更高效了。
- 时间多了,反而经常会这里逛逛,那里看看,时间不知不觉浪费了。
因此,我们往往抱怨学校停课影响工作,或者男人经常抱怨家或家务影响事业,这些都是不成立的。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停课,家或家务,我们不宁静的内心依旧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的本性,本能与念头。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