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到的范围越广,境界越高 |记录

0614

1006

830坐到电脑前,现在是10点,没想到已经写完一篇3千字的文章,效率如此的高,写完我停了下来,不准备继续解剖,而是进行一些纯粹的思维“放飞”。

依旧想要编码“杂事与牵挂”。

有时候,我会特意现在就离开电脑,把时间给生活,特意进入生活去感知,此时,由于我留足时间去生活,并且是带着想要觉察的意识进入生活的,此时觉察度就会非常高。

比如昨晚妻子在河马买了水果,我一会准备到快递小店去提,我要带着意识地感知提的汗水【手酸的感觉】,其中有一个大西瓜,因为这个过程要么自己做,要么别人。

然后我会准备吃午餐,这些是早餐吃剩下的,我这会能够安心,下到楼下就有饭吃,完全得益于早上妻子的付出,于是我要在吃的时候,感知这些东西。

吃完我还会洗碗,相比早餐,午餐的少很多很多,早餐时有蒸锅,还有妻子煮了鸡蛋米酒的小奶锅,还有其他碗筷碟子等。

早餐很多这些碗筷,我也洗得很仓促而无感知。

因此,我一会午餐准备在洗的时候,好好感知一下早上洗碗的恩惠。

背后的恩惠能量太多太多,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是只要我在当下能够启动感知,特别是给足时间的时候,就能够感知到更广阔的东西。

1023

此外,我还会带着“牵挂的主题”去编码我现在的每一个行为。

1118

午餐后洗碗中

1337【午休后喝茶,备用手机记录】

睡醒后,我第一时间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信息,老哥留言说:“去快递驿站问了,现在比较严格,不给发散装酒”。

“等有人从老家来广州的时候,看看让人顺路带”;

家里老爸泡了一年的肉苁蓉酒,我想让他们快递些过来。没想到不能快递。

想要而得不到,我有点失落,不甘心,于是我就在琢磨有没有其它办法,可以搭过路的大巴【顺风车】,但是这个需要自己去取,很麻烦。

最容易的就是同路线的私家车,此时我就在想要是有人顺路帮我带一下,我会很感激他。

我记录这件事情第一个目的是,我特别想要的情感,与我感激的程度正相关,反过来,换作是我,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我会去做吗?

我记录这件事情的第一目的就是要提醒自己多做举手之劳的事,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人。

这件事情还有第二个反面,就是自我的欲望对自他的举手之劳的遮蔽,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我是看不到自他的。

比如我睡醒第一时间就沉浸在自我的欲望里,当这个欲望出现不如意的意外时,我产生情绪,沉浸在着急地想要解决问题,实现欲望的情感里。

结果我当时就无法启动记录,无法感知周边。

举手之劳是一个天道,对于与自我没冲突的事情,我们可以很容易做到,但是真正考验人性的是当与自我欲望冲突时,自我往往瞬间秒杀自他。

我最近经常在记录的时候,橙子就在我身边玩,他昨晚吃完饭后让我跟他打牌,我当时也刚刚忙完家务,自我的需求是坐下来休息一下,看看手机,或者记录记录。

我第一瞬间拒绝他的请求,接着反本能第一时间说:“那就玩2局吧,然后我想要记录一下”。

这个情景发生无数次,我此前无数次拒绝过橙子,以至于妻子说:“你儿子话还没说完,你就已经拒绝了”。

早期我面对这样的指责会有情绪,因为我忙完家务,我也需要休息一下,需要记录【工作】一下。

但是当我情绪之后开始琢磨背后的东西时,我发现就是自我秒杀自他的本质。

我的什么休息或记录都是为了实现自私的借口,我们需要借口让自己安心地自私。

因为很多时候我所谓的休息或记录,就是在刷手机,刷与自我欲望相关的东西。

面对孩子,我们往往会“放纵”地自私,因为他是一个弱方

那么当面对一个陌生人呢?自我往往会瞬间秒杀自他,因此它就体现为,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群体时,我们会变得更自私。

比如在城市与在自己的村里时,我们会更没道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在外作恶多端的坏人,村里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在村里看到的这个人,往往是乐于助人的“老好人”形象。

因此,我们的举手之劳是有前提与范围的。

这也表达为一个人的境界,也就是他在多大程度上把对方当成自己人。

  • 我们会无私地对待家人,此时自我可以让步自他;
  • 当范围放大到社区时,我们会权衡利弊,自我的利益往往在自他之上。
  • 当对方是一个完全陌生人时,我们时刻在确保自己不吃亏,自我秒杀自他,此时人会彻底自私。

感知,就是把自他变成自我的过程

我以前住八楼,步梯,快递小哥让我下楼拿快递,我早期会施加压力给快递小哥,促使他拿上来。

后来我开始感知:“这群人实际上跟我们是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他们,不可能有如此经济便捷的物流”

现在,在我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里,这些都是自己人,当他们打电话让我去驿站取时,我往往二话不说就过去。

我带知了出去便尿,知了的便便我一定要带到垃圾桶,否则我会不安,因为我在给那位环卫工增加工作量。

  • 举手之劳的境界,不同人是不一样的。
  • 相同人,面对不同群体,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利他之心,也是有适应范围的。

因为利他真正难的,不是去帮助他人,而是跟对方发生利益冲突时,我们把自我利益让给对方的意愿,它表达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当成利益共同体,而不是敌人

因为自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把对方抛到对立面了,而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彼岸。

更进一步,表面上人与人之间是金钱交易关系,实际上却是背后的因果能量在流动,当我们感知到这些能量的清晰流动路径时,那个被我们感知到的自他就会变成自我,因为假如没有他,那么他的工作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做

我以前跟附近菜农买菜,会讲价,当我看到对方辛苦的汗水,并且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时,我就很快乐地跟他们买菜,不管他是否比市场贵。

因为假如没有对方,那么所有这些辛苦的劳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做,现在对方把这类辛苦活做了,我才得以可以专注在思维领域。

我把这种假设思维用在所有我接触到的人身上,我常常在接触他们时开始感知,假如没有对方,我要产出这些东西会何等辛苦。

包括我此刻的记录,我能够专注在这里进行纯粹的思维工作,得益于大量背后与我互补的能量的存在,而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呈现这些互补,或大或小。

感知到的范围越广,境界越高

这些能量都在背后,它不能用逻辑来获得,而是必须在具体的人身上实时感知,感知那些真实的情感情绪与能量的流动,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认知,而是行动的能量,驱动我们去做出利他的能量。

因此随着感知范围的扩大,我们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能量去利他,这些能量是可积累的,它就会表达为我们善与利他的境界。

因此一个人善良的程度,善与慈的境界,也是被感知决定着的。

因此修行会让我们变得更善良,变得更强大,它会提升我们的人格,让我们更具备宽广的胸怀,更能包容那些因被本性蒙蔽双眼而作恶于我们的人。

修行与感知,能够让我们更谦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专业度都是互补之人成就的,因此也没什么好自豪的,也没必要看不起任何人,或者自以为是。

修行,能够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去为自他付出,我们感知到的能量就可以支撑我们克服惰性,从而去回馈我们得到的一切。

因此,所有这些,起源于感知与编码,特别是在生活发生时的实时感知。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