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6月11号【第十五次网球,双打】周六[第四阶段]
6月11号【第十五次网球,双打】周六【第四阶段】
上一期约的是单打,6.6号跟少单打,打完那一期后,我开始觉得单打也没什么意思了。
于是我这一期改约双打,约了三位新球友,有穆雷,费和默默。
这三位都是第一次打,自从上次少突然停打几周后,我想多发展几位球友,以应对“变”,但是我不想一位一位约单打,于是一次约了三位,刚好四人双打。
如下是我发布球约的内容:
寻找单打的球友,一般是早上9点前,时间灵活,拉球或单打3.0-3.5。
其中费和默默是符合条件的,费是打得最好的,穆雷则接近于新手,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在今天的双打中,他是垫底的,因为差距太大了,我有点担心他。
这并不是输赢的问题,也不是谁比较厉害谁比赛不差的问题,穆雷打球半年,其他几人包括我几乎都是“老手了”,因此,无可比性。
我发布了球约后,还跟穆雷确认了一下,当他说打球半年时,我就觉得应该还不行,但是我的条件已经清晰地指出是3.0-3.5,看来每个人对水平的自我评定是有差距与误差的。
在最一年中,我体验过2次深刻的垫底的感觉,一次就是一年前橙子学校的家长篮球比赛,我小时候小学初中打过篮球,有些基础,后来就一直没打,橙子学校搞家长篮球赛,我就想着去凑个热闹,我自认为自己有运动的基础,练一练就能很快恢复,同时,我也想引导橙子打打篮球。
我当时发了几期视频解剖过这个事件,具体细节我就不展开了,结果是对于一个几乎没怎么打过全场比赛的我来说,当我上场后,竟然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还把球传错给对方了,上场不到几分钟,我就下场了,后来就基本作“板凳队员了”。
当时孩子们及家长们都在观赛,橙子妻子也在,我觉得特别丢脸,特别挫败,赛前我还信心满满,后来我都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篮球赛是连打四周【4场】的,我中间2场没去,应该说我不敢去,我一想到再次去丢人,就相当恐慌与紧张,甚至还失眠。
我们队当时还打入决赛,也就是最后一场,当时已经觉察了几次,我觉得我可以应对这种挫败了,决定最后一场参赛一下,因为我知道,我去了,基本也是板凳队员。
同时我在当时的解剖也说:“为什么我一定要赢,为什么不能输,为什么不能丢脸”。
于是,我觉得我就是要去体验一下“乱打出丑”的感觉,也不叫乱打,而是只要我全力以赴了地努力了,即使投空球了,我也觉得没什么。
当我决定参加最后一场比赛时,我在前一晚上失眠了。
羽毛球的垫底,输的感觉
第二次垫底是上一次去参考一次羽毛球活动,朋友说他们4人需要有一个当候补,于是我就去了,我认为我的羽毛球水平还是可以的,因为我经常陪橙子练习,但是我几乎很少到球场打比赛。
结果是我越打越没信心,甚至在后场击球的时候,把球打到了队友后背,我觉得很丢人,然后就不敢打后场了,我跟队友说我负责前场。
6月25号【第十六次网球,单打】周六,高温
没想到距离上一次打球过去了13天,中间有一期因为天气原因没约成,加之我对网球的热情似乎开始下降了,于是我也并不着急定场,这期间,为了确保运动的节奏,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我就每天早上去跑下步,或者就走走路。
今天的太阳很大,幸亏早上有些乌云,因此打起来还不算太晒,不过气温确实高,汗流夹背,稍微动一下,就一身汗水,加上是周末,午休后陪橙子在院子里打了一小时篮球,晚饭后还到广场散步一小时,特别是打完球,回到家,还跟妻子橙子出去当环保使者“捡垃圾”。
现在是晚上21点42分,坐在电脑前时,我能感觉到身体的疲劳,但是我依旧想要记录一下,毕竟一天活动下来,信息量太多了,不及时记录,恐怕会很快忘记。
上一次单打是跟少打的,这次也是跟他。
上次打20分【类似于抢七,没有一发】,当时打完感觉很差,因此后来约了一次双打,完全陌生的3个新球友,结果当时我的球感也很差。
那2次后,我感觉我对网球的热情开始下降,它让我感觉到停滞感,而不是前进感。
过了13天后的今天,这次跟少依旧是打20分,我竟然不经意间找到了正手击球的感觉,这让我顿时信心大增,因此今天打了5局20分,发挥得相当稳定。
于是,今天一整天心情都不错,我又找到了那个打网球的愉悦感。
我不太想承认这前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我现在一想到长久以来一直在找的那个感觉,终于给我找到了,心情就很愉悦,于是,我觉得我又燃起了网球情。
此前,我感知到的是“停滞不前”,一直进步不了与波动,让我相当泄气,我越打越没信心。
今天我又找到了前进的感觉,热情又回来了。
这就是大脑与激素。
实际上,这次约球在考虑约谁的时候,我是犹豫的,我首先问了“攻”,但是他说打不了,之所以首先考虑他除了水平相当外,还在于他给我的感觉更好,上次跟他单打的时候,他说:“我开新球吧,每次都是你订场”。
他是唯一一个看到我即出球又定场的人。
上一期约了3位新球友,我随即排除2位。还包括多,我基本上不再考虑他,虽然他打得还可以。
这就是能量,在考虑水平外,我更多的还是考虑人。
知行合一:不以结果为导向的全力以赴
我一直在追求打球时的“知行合一”状态,但是我的心理状态还是不自觉地就被输赢主导了,而这种输赢往往是指打球时的表现或者干脆就是比赛的结果,而这正是知行合一所要攻克的东西。
我跟少打20分的时候,有几次都打到了19比19,然后接下来是一分定胜负,其中有一局也打到了这个比分,刚好轮到我发球,少提醒我是一分定胜负。
不仅一分定胜负,还是一球定胜负,因为打20分是没有二发的,一发得分就得分,失分就失分,当我被提醒后,反而出现了发球失误而且丢掉比赛的结果。
少说:“我不是已经提醒了你吗?”;
我说:“我很少关注比分,你不说,我可能反而不会失误”;
我打比赛时,很少关注比分,对我来说,比赛不是结果,每一拍才是,我是否在每一拍里面,都全力以赴地打,是合一的唯一评判标准,这个状态下的打球,不会因为眼前的这一分是赛点就有所调整或收敛。
因为最关键的是,当我们关注结果,想要赢时,害怕输的感觉就会使得我们在关键分上紧张,特别是在赛点这类直接影响结果的点上,很多人就会出现大的心理起伏。
而合一的打球,就是追求避免这种心理起伏。
我多次重申:合一或者任何境界,它都是一个百分比的状态。
因此,我现在所追求的合一状态,是力求让它的比例更高些,反过来说,我现在基本也不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端失控状态,即被失败强烈笼罩而过度的紧张或迷失。
上一次打球中,少就出现过相当大的波动,一个想要赢的人,当他落后的时候,他会开始波动与紧张,当他过度落后的时候,他会更紧张与恐慌。
打20分的时候,不管我落后多少分,我从来不会出现泄气恐慌状态,少就出现过,他一开始落后5分,当差距被我拉开到10分的时候,他开始每打一拍就抱怨:
- “哎,今天不行”;
- “放小球也不行”;
- “正手也不行”;
- “哎,球也发不进了”;
我在追求合一时,即使我刚刚打丢了一分,但是如果我的那一拍,是没有任何恐惧的全力以赴,那我反而是要肯定自己的,因此,合一关注的不是得分与否的结果,关注的是每一拍是否“没有恐惧”般地全力以赴。
经常有人会这样质疑:“不想要赢,难道就任由结果发生,难道就不进取?”。
这正是合一所要避免的,合一不是追求赢,也不是追求输,而是追求不以输赢为目标,不让输赢干扰内心,不管输了还是赢了,合一的内心始终不会有波动,它追求不以结果为导向的全力以赴。
感知进步,而不是感知输赢的结果
当我把合一的状态描述为:“不追求结果,而是追求是否全力以赴”时,它是一个比较难执行的标准,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可反馈的指标,这就是大脑的“锚定,升级与反馈”的特征决定的。
大脑必须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可锚定的,可升级的,可反馈的指标,它是以此来分配相应的激素资源的,而输赢这类结果,天然具备这些特征。
还包括打篮球时的投篮,它可以立即得到结果与反馈,这就是及时反,然后大脑可以以此为目标,进行提升投篮数的追求。
得到预期目标时,大脑就分泌积极正向激素,得不到时,大脑就分泌反而激素敦促我们前进。
因此,我们最容易沉浸在追求结果的比赛竞争中。
那么当我把它描述为“追求是否全力以赴时”,它就必须出现一些相应的评判标准,我必须在内心给自己反馈,我其中的一个反馈点,就是打完一拍后我会问一下:“我刚刚的这一拍,有没有在担忧输赢,我有没有紧张,有没有因为输赢而调整击球力度或惯性”。
发球时,我的关注点在:“我的眼睛是否在球上,而不是去看对方”。
正手与反手的击球同理,当合一状态非常高时,我的世界只有球和我,我都看不到对方,对方如何移位完全影响不了我的击球状态【言外之意,我不会因为对方如何移位而调整我的击球】。
这个境界最难的是当对方上到网前截击的时候,此时我最容易被对方干扰而调整击球方式,比如犹豫后改成放高球。
因此,在不同的情景中,追求合一都必须为大脑找到一个清晰的,可升级,可及时反馈的目标,以此来让大脑分泌相应的激素来驱动我们专注。
比如我现在写这篇文章,我就分清晰地罗列出我要关注的点,它可能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 “我的琢磨得到一个对我产生立竿见影效果,比如我此刻又把合一的状态进一步细化了,它能够更有效的指导我在生活里面全面展开”。
- “如果我的文字能够对我自己产生效果,它也一定能够改变用户,这就是感知我的劳动成果的社会价值”;
- “这一个步骤的细化,让我再一次意识到一切都必须利用大脑的原理来解决,特别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都必须为这个情景找到那个【可升级,可反馈】关注点”;
6月30号【第十七次网球,单打】周四,太阳,适当乌云
8月7号【跟少单打】周日
我跟少打球,一直的默认方式是轮流出球,他认为这样很公平,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看到场地都是我在订【抢】的,我在背后,经常要操这个心,因为这个时段是免费的,因为同时抢的人蛮多的,因此,这也消耗我的部分注意力。
这是少,唯一让我内心有些不平衡的地方。
但是他有很多其他优点,特别是随叫随到的特征,水平也跟我相当,于是,在有限的人选里面,我优先考虑他。
最近他都带上放暑假的女儿【高二】,他们会早到半小时,他说球都他出吧。
我说:“如果你女儿过去,跟我说下,我晚点过去”。就是错开打的意思。
这一次跟少单打,准备开赛时,他说腰背受伤了,发不了球,于是,我们就改为对拉球。
我们对拉了接近1.5小时,我的状态几乎跟打比赛时没有区别,不管是到后半段,体力下降的时候,我依旧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为我给大脑锚定了一个指标,一个正手击球的追求,我一直沉浸在这个击球的升级里面,标准:“是否能打出我要的那个感觉”。
如果做到的话,它会细化出一些追求时标准,比如:
- “打上力了,球速更快了,这不是使劲发力打出来的”;
- “球更有弧度了”;
- “球的落点居中,刚刚好”;
- “不是用手发力,而是用身体在打球”;
于是,对少把球回到我的反手位时,我也经常闪正手打,这就是追求【大脑升级特征】时的体现,这些动力是大脑分泌激素的结果。
每打一拍,我就会得到反馈,是我要的感觉,我就会继续强化与追求,不是我要的,我就要避免。
这种方式叫“专项训练”,它的效果是最好的,此时我的主意识,完全专注在前面这类指标的提升上,这是最能够让我们进步的。
反过来,如果是打比赛,我的前额叶的主意识,它就必须快速的处理不同的事项,正手,反手,发球,接球,网前。
当我专注在正手上时,我就可以针对一个指标去提升。
比如前几天,我跟橙子出去广场打羽毛球,橙子跟我打了一个多小时,但是跟他妈妈打了10分钟,就说不打了,想要跟我打。
妈妈一方面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她就是打。
我跟橙子打的时候,我会设置目标,比如我们经常会打到球拍的边框,我就设置一个“不打框的目标”,他为了不打框,就轻轻地,很认真很仔细的打,因为打框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特别想要猛打的结果。
当他实现很好控制时,我说:“我要加速了,在有速度的情况下,追求不打框”,于是他也加速,加速就得加力,更集中注意力,进行更快的反应,于是,他又有了新的追求。
这就是大脑的锚定,升级与反馈原理,我不仅把它运用在我的网球上,还把它运用在橙子的养育上,包括我此刻的创作,我都是在用大脑的这个原理驱动着我。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